
港大牙科學院夥拍地區組織,到社區為長者以AI系統檢查牙肉和牙齦健康。(羅庸軒攝)
不少長者都有牙科問題,但礙於收費高昂和輪候時間長未有求診。港大牙醫學院團隊研發牙齦檢測人工智能(AI)流動健康系統Gum AI,只需數秒便可分析牙齒及牙齦健康狀況,方便長者理解並盡早識別潛在口腔問題。學院目前在觀塘區推出社區計劃,義工團隊如發現長者持續檢測到牙肉和牙齦有問題,會協助轉介個案予社福機構跟進。

義工會利用平板電腦,指導接受檢查者露出牙齒並拍照作健康分析。(羅庸軒攝)
AI分析健康準繩度逾九成
港大牙醫學院臨床助理教授林宇恒說,系統在連接到網絡的智能電話或平板電腦均可使用,長者和社福機構職員、照顧者等都容易操作,又指牙肉和牙齦問題的嚴重程度,會以簡易的「紅黃綠」形式標示,其中紅色為嚴重、黃色為輕微。他早前到訪過多間老人院,了解到長者未必認識如何簡單拍一張照片或理解分析結果,因此一直改良系統,使操作盡量變得簡單。系統早前在學院為逾500人進行牙肉和牙齦健康分析,得出結果對比專業牙醫分析後,證實準繩度超過九成。
現時港大牙醫學院聯同工聯會、中國太平保險和青馬獅子會等,推行為期3個月的「AI牙科檢查服務進社區開展計劃」,安排學院學生和居民組織等組成的義工隊伍,分別到觀塘區3個長者中心或社區會堂,或直接上門提供定期口腔檢查服務,盼提升長者對口腔健康的重視、早期發現並處理口腔健康問題等,目前已經有超過50名義工接受港大牙醫學院培訓。

檢測結果會以紅、黃、綠3種顏色,顯示問題嚴重程度。(羅庸軒攝)
鄧家彪稱提升護理認識最重要
義工為長者提供服務時,會先為長者簡單檢查口腔健康情況,之後才利用人工智能系統拍照檢查和分析。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計劃最重要是提升整個社區的口腔護理意識,包括要定期留意口腔健康,以及社區有免費或廉宜的工具和服務作前期檢查。他又說,計劃3個月內會持續跟進同一批長者,冀檢視使用工具前後的效果,長遠更有助公共醫療資源有效地運用,舉例稱可思考日後是否把服務擴展到18區地區康健中心,甚至設立流動AI牙科健康檢查隊。
協助推行計劃的工聯會觀塘區議員余邵倫補充,很多受訓義工起初都以為自己的牙肉和牙齦很健康,「實際影相出嚟都係紅色」,又稱希望每隔一至兩星期為參與計劃的長者拍一次照,提醒他們刷牙護齒重要性。牙醫學院團隊迄今已經與不同機構探訪超過10間長者中心,服務約2,000位長者,日後或會將服務對象擴大至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