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版](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_webp/public/2025-02/02-00_0.jpg.webp?itok=Tn7sO98p×tamp=1739323022)
![瑪嘉烈醫院](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_webp/public/2025-02/02-01_3.jpg.webp?itok=AyBfSiMq×tamp=1739323022)
瑪嘉烈醫院懷疑出現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群組。(鍾式明攝)
公立醫院醫生疑感染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死亡。瑪嘉烈醫院懷疑出現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群組,3名同屬腫瘤科的醫生受感染,其中過往身體健康的醫生於短時間內死亡。傳染病學專家袁國勇直指,一向身體健康的成人,感染後情況急轉直下,實屬罕見及不尋常。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對事件深表哀痛,並向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瑪嘉烈醫院 腫瘤科大樓](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_webp/public/2025-02/02-03_2.jpg.webp?itok=eZTxOrDH×tamp=1739323022)
三名染病醫生均屬於腫瘤科醫生。
瑪嘉烈醫院出現涉及醫院員工的懷疑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群組,3名腫瘤科醫生從上周二至本周一先後出現發燒、肚痛、腹瀉等徵狀。最先發病的醫生於上周二(4日)出現症狀,上周四(6日)入院治療,翌日(7日)離世,其餘2人病徵輕微,其中一人已出院。
入院時已須插喉
轉介深切治療部
醫院管理局九龍西醫院聯網總監羅振邦指,離世醫生熱心工作,是一名非常好的醫生,染病前身體健康,並無感染其他病症如流感等跡象。自上周四入院時開始出現嚴重感染症狀包括血壓血氧低、發高燒等,入院時已須插喉,即時轉介深切治療部,院方已按嚴重感染情況處理。
衛生防護中心於本周一(10日)接獲相關呈報,並展開追查,從其中一名病徵輕微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產志賀毒素,而另一名患者及死者的樣本則呈陰性,綜合臨床和流行病學資料,現階段認為此群組個案可能與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有關。
![瑪嘉烈醫院](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_webp/public/2025-02/02-04_2.jpg.webp?itok=3j9HaDQ5×tamp=1739323022)
調查初步相信,事件不涉及醫院餐廳。
三人無共同進食或前往某餐廳
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指,初步推斷患者有機會進食了受污染的食物,仍在追查感染源頭,相信不涉及醫院餐廳,亦未發現有病人受影響;初步認為,3名患者沒有共同進食任何食物或前往某間餐廳,唯一共通點是曾於六樓的同一休息室內進食,因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有機會透過環境污染人傳人,不排除病人或透過環境污染因素而存在交差感染情況。
歐家榮績指,本港出現感染群組情況罕見,防護中心已於瑪嘉烈醫院腫瘤科休息室、腫瘤科辦公室及洗手間等地點,收集食物及環境樣本,目前正等候化驗結果。醫院已全面消毒腫瘤科辦公室,同時加強對院內員工腸胃症狀的監察,暫未有其他醫護人員或病人出現病徵,而瑪嘉烈醫院腫瘤科服務目前未受到影響。
![傳染病學專家袁國勇](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_webp/public/2025-02/02-02_1.jpg.webp?itok=X-yyOpto×tamp=1739323022)
袁國勇呼籲醫院員工若出現症狀,切勿胡亂使用抗生素。
呼籲員工有症狀
勿亂服抗生素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感染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可能會在2至5日開始出現症狀,而患者感染後可經糞便排出大量病菌,吸入10至100粒已可致病。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很少會引致健康的成年人死亡,惟今次離世醫生於急症室求醫後不久已要插喉,入院24小時內死亡,由腹瀉到離世時間非常短,情況很罕見及不尋常。他又指,因現時未有腫瘤科以外的醫護人員有感染跡象,相信不涉及醫院食堂,故認為暫時毋須關閉任何一個病房或食肆。袁國勇呼籲,若醫院其他員工出現感染症狀,不應隨便服用抗生素、抑制胃酸或消炎退燒藥類藥物,或會導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