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a6nueaynih.jpeg](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_with_watermark_webp/public/2024-05/vaa6nueaynih_0.jpeg.webp?itok=de57ySEv×tamp=1739346235)
急症室。(資料圖片/鍾式明攝)
瑪嘉烈醫院懷疑爆發「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群組,涉及3名腫瘤科醫生,其中一人在短時間內離世。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成員、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產志賀毒素引發的腸胃炎,服用抗生素的話,雖然可以殺死大腸桿菌,但會令它釋放更厲害的毒素,導致病情急速惡化,引致溶血性敗尿毒綜合症的機會大大提升10至18倍。
他指出很多醫學文獻都顯示,大部份情況下,處方抗生素治療產志賀毒素都是無效,因此治療腸胃炎不會使用抗生素,部分特殊情況是在化驗後才開藥。
林永和說,近幾個月有很多食物中毒引致的急性腸胃炎個案,冬天期間,諾如病毒更是厲害,容易導致集體爆發,進食火鍋或自助餐都有機會感染病毒。他解釋,急性腸胃炎的病原體除了病毒亦有細菌,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及金黃葡萄球菌,其中大腸桿菌涉及進食未煮熟的肉類或受污染的沙律。
他表示,市民一般毋須太擔心,但要留意會否缺水及排便有否帶血,如有這類情況就要盡快看醫生或到急診室求診。 林永和指出,高危人士包括長者、小童、有慢性疾病或免疫系統失調的市民,如果感染腸胃炎,需要留意補充水份、多休息及食得清淡,減少食奶類或油膩食物,假如持續發高燒、肚痛厲害及排便帶血,顯示有入侵性的症狀,就要到醫院治理。
原文刊登於 香港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