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繁毅認為本港已築起免疫屏障,建議政府可加快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陳奕釗攝)

歐家榮表示,復活節長假期未有導致疫情反彈。圖為今年復活節長假期最後一日在東坪洲的遊客。(資料圖片)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放緩,昨增429宗確診。社交距離措施剛首階段放寬,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認為,本港實際染疫人數或逾400萬,相信已築起免疫屏障,建議當局考慮提早第二階段放寬,惟強調須保留「疫苗通行證」措施。當局指,由於未能掌握實際染疫人數,難評估是否已築起免疫屏障。
過去14日本港單日確診數字趨勢持續向下,僅兩日錄得不足100宗波幅。第五波疫情累計118.9萬宗確診,孔繁毅估計實際感染人數超過400萬,抗體水平可維持半年至一年,相信社區已築起自然免疫屏障,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造成反彈或短時間內出現第六波的機會很細。
孔繁毅說,若整體疫情下降,如每日持續減50人確診,兩至三周後個案數跌至兩位數,建議港府屆時趁自然抗體水平高,提早第二階段放寬防疫措施,如運動、餐廳和戶外毋須戴口罩等,相信風險不會很大,惟強調不能放棄下月31日實施的第三階段「疫苗通行證」,即進入表列處所須接種3劑新冠疫苗的要求。
就外防輸入政策,孔繁毅認為仍要維持嚴格措施,但指現時流行的仍是Omicron變異病毒株,只要本港免疫屏障高、做好旅客追蹤工作便毋須擔心,並建議旅客打針要求應與「疫苗通行證」看齊。他表示,如世界各地在兩、三個月後沒有新變種病毒,就可探討再放寬入境安排,如容許居家檢疫。
防護中心:難言是否有免疫屏障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稱,當局無法掌握社區實際感染數字,難評估實際染疫人數及是否已築起免疫屏障。他指,新感染人士體內雖有足夠抗體,但數量會隨時間下降、有機會重複感染,抗體亦未必可預防新變種病毒,故免疫人數只能視乎打針人數和針數。他又指,目前疫情沒有反彈、呈緩降趨勢,形容是好現象、證明長假期情況穩定,但估計未來兩周仍會維持三位數。
此外,孔繁毅認為現時的防疫政策不應再集中「清零」,應重點減少重症和死亡病例,並指出Omicron傳播力高,進行全民檢測後或僅做到數日「清零」。
疫情方面,昨增429宗確診,是2月7日以來首次少於500宗,有19宗屬輸入個案。歐家榮表示,今日有逾500間學校復課,提醒學生今早要進行快速測試。醫管局昨呈報13宗死亡個案,年齡介乎31至89歲,第五波累計9,036宗死亡個案,病死率為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