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長陳茂波昨發表新一屆政府首份財政預算案,明言今年會採取「中間偏鬆」的財政策略,因此仍是赤字預算。今次預算案續有多項「派糖」措施,但明顯「減甜」,最受大眾關注的「消費券」在爭議聲中繼續派,但金額較上年度減半至5,000元。陳茂波指,再派消費券是因為部分行業仍未復甦,為讓中小企營運下去,所以「再做多轉」。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對續派消費券有保留,認為當局應為香港長遠財政作打算,而非只去討好市民。
陳茂波昨發表今屆政府首份財政預算案,亦是他任內第7份預算案,主題為「穩中躍進、共拓繁榮新願景」。陳茂波指,今年採取「中間偏鬆」的財政姿態,因此仍為赤字預算。惟當局續推多項單次紓緩措施,力度則較以往小。
今年預算案續寬減100%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但上限由去年1萬元降至6,000元;2023/24課稅年度起,增加子女基本免稅額及子女出生課稅年度的額外免稅額,由12萬元增至13萬元。差餉寬免則由全年減至兩季,住宅物業以每戶每季1,000元為上限。綜援、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和在職家庭津貼則多出「半個月糧」。「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臨時特別措施,即交通費超出200元後補貼三分一、上限500元安排會延長6個月。當局又向每個合資格電力住宅用戶戶口提供1,000元的電費補貼,現向有關戶口提供每月50元的電費紓緩金計劃亦將延長至2025年底,290萬個住宅用戶將可受惠。
消費券4月先派3000元
早前社會對應否發放消費券反應兩極,財爺最終決定續發消費券,但金額較去年減半,每名合資格18歲或以上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將分兩期獲發總額5,000元,透過不同入境計劃在港居住及來港升學的合資格人士會獲發總額一半,即2,500元。當局將按去年第二階段的登記資料,於今年4月發放首3,000元,市民不能「轉會」;餘下2,000元則與新符合資格人士一併於今年中發放,當局會在年中前檢討安排,包括是否容許更改領取平台、平台數目、適用範圍等。已移民港人如去年第二階段獲發消費券,今年首階段將續獲消費券,但當局於第二階段時會再做審查,何時劃線容後公布。政府消息指,持「高才通」(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簽證人士,也因合乎「有權申請永久性居民資格、但未住滿7年的人士」原則,將合資格領消費券,但必須在劃線日期前曾在港居住。
陳茂波坦言想了很久應否再派,但留意到餐飲復甦得較明顯,零售、出口等行業則仍未復甦,故決定「再做多轉」。他又指,由於政府發債後仍有500多億元赤字,因此政府要量力而為,不同方面支援措施都要減少,各方面支援措施已是政府「力能所及」,希望大家諒解。而計及消費券和單次紓緩措施,預計可提振本港經濟約1%。
政府消息稱,今次推出電子消費券涉330億元開支,料有650萬人受惠,較上一次多10萬人;行政費維持約4億元。而單計今次消費券,料提振本港經濟約0.6%。惟陳茂波明言,派消費券所涉開支較大,長期推行並不可行;日後會否發放消費券則視乎每年狀況,審慎處理。
社區組織:扶貧上著墨較少
輪候公屋9年的楊生指,現月入僅8千多元,未回復至疫情前的一萬元,但劏房租金已佔3,500元,且要供養年邁父親。他指,消費券僅可應付幾個月食飯和交通開支,「減半會冇咁鬆動」。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對預算案「減甜」非常失望,形容不少項目都失蹤、「縮水」,扶貧上著墨較少。惟民建聯認為,雖然各項紓困措施有所縮減,但體現政府在力所能及下,盡力關顧市民需要。
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則對預算案續派消費券有保留,認為當局不能只為討好市民,而是要為香港長遠財政作打算。他指,消費券本應是疫情下協助市民和零售業的權宜之計;疫情現已過去,零售業亦受惠於通關,相關得益甚至大於消費券,「商人好清楚,靠政府補貼無可能會長期發達;一定要靠市場好轉,至有生意做。政府幫得你幾耐?所以政府應減少商人對政府的依賴,無可能政府成日派錢去(幫助)消費。」
他指,政府今次大有理由不派消費券,擔心消費券會易派難收,「通咗關都繼續派,咁咩時候先唔派呢?(市民)攞開就成習慣啦。」他續指,《基本法》第107條表明政府應量入為出,香港無可能長期赤字預算,應在市況好轉時爭取有盈餘,增加財政儲備;下一次有困難時才有資源解決,「市唔好又燒(錢),市好又燒(錢),(儲備)好快燒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