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協倡政府協助長者解決「數碼隔閡」。(社協提供)
疫情下長者缺乏情緒支援,數碼鴻溝讓其更感孤度。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的調查顯示,逾九成長者表示在使用智能電話上有不同程度的困難,包括難以與親友聯繫,以及使用防疫軟件時感到困難,令長者感抑鬱及孤獨。此外,調查又發現,基層長者患慢性病的比例逾八成,較整體長者的高。社協建議,請政府於長者中心增聘恆常數碼大使;又促請政府與地區團體及各區康健中心合作設立外展隊,主動接觸隱蔽長者。
九成長者使用智能電話感困難 逾半不熟悉防疫軟件操作
社協及香港老人權益聯盟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合作,於去年7月至本年1月訪問了162位基層長者,以疫情為背景,透過調查問卷了解長者戶的需要。調查顯示,在社區服務方面,53.7%受訪者表示使用長者中心設施受較大,甚至嚴重影響,在有需要時未能得到及時支援。子女及情感支援方面,受訪者中僅 15.1%表示與子女經常聯絡,多達 35%受訪者更表示子女没有提供情感支援,顯示在疫情等重大公衛事件下,基層獨居及雙老長者未必能得到子女的適切支援。
智能產品支援方面,92.5%長者戶成員表示在智能電話使用中感不同程度的困難,亦有40.4%表示以智能電話聯繫親友時感到非常或很多困難。逾半受訪57.6%表示使用防疫軟件時感較多或非常困難。研究又發現,越感覺獲取數碼協助困難、越感覺使用智能電話困難的長者,越感到孤獨。
醫療需求方面,基層長者戶患有慢性病的比例85.2%,較整體長者75%為高。同時,基層長者戶自評健康亦較差,認為自已健康欠佳的長者戶為36.4%,而整體長者中只有 9%認為自已健康欠佳。社協指,基層長者往往因經濟及家庭等因素,求醫無門研究發現越感覺獲取基層醫療支援困難的受訪者,情緒狀況傾向愈差及感到孤獨。
促增聘恆常數碼大使協助長者
針對上述問題,社協建議,於各區設立「長者社區保姆」,政府出資聘用鄰舍中經過合適訓練且有照顧經驗之婦女或社區人士,定期關懷及支援有需要的長者。此外,社協亦促請政府於長者中心增聘恆常數碼大使,提供個人化指導,以及在需要時如申領樂悠卡及消費劵等提供支援。
最後,社協亦促請政府與地區團體及各區康健中心合作設立外展隊,接觸隱蔽長者及其他患者積極度低的社群,以個案管理形式建立關係及介紹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