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學生媒體《大學線》早前發表關愛隊的專題影片報道「事不『關』己」,發現懷疑有非關愛隊成員穿制服「打卡」充撐場面,且民政處拒絕公開關愛隊工作報告,關愛隊隊長、民政專員亦拒絕受訪。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及後指報道以偏概全,又強調關愛隊事事「關」心。
明報:《大學線》報道 民政專員應對表現捱批
《明報》專欄「聞風筆動」今日(7日)引政府內部有意見認為,片段中民政專員及關愛隊隊長回答記者提問的應對表現不太滿意,認為表達方式令人對關愛隊工作有誤解,有改善空間。
新思維副秘書長彭意婷於《香港01》撰文指,受公帑資助的服務隊伍,接受市民監督天經地義,政府應虛心接納各界意見,找出改進空間,而非一味反駁批評。她說關愛隊引起質疑,反映其服務未能打入民心,政府必須認真檢討關愛隊的職能和成效,用實際行動回應市民關切,才有助建立政府和市民之間的互信橋樑。
彭意婷表示,有市民反映關愛隊前線人員「打卡」式完成工作,且濫用義工情況普遍,求助的市民得不到及時回應,她直指「關愛隊成立之初,本應是連接政府與市民的橋樑,但現實卻淪為徒具形式的服務。」她續稱,政府只強調KPI達標,把問題歸咎於人手不足、工作量大,嘗試用數字掩飾問題及指摘報道「以偏概全」,根本看不到政府希望與市民修復關係的誠意,又指民政署拒絕公開工作報告,負責人迴避媒體查詢,作為公帑資助的服務隊伍,接受市民監督天經地義,這種不願面對問題的姿態只會加深市民的不信任。
三建議包括倡不要再着重行政指標
就如何改善關愛隊服務,彭意婷提出三建議,包括整頓現行制度,糾正「打卡」文化,認為不能再以完成多少次探訪、處理多少個案作為唯一標準,反而要加入服務質素、市民滿意度等多維度指標。其次是全面提升透明度,主動公開工作報告。她認為政府建立快速回應機制,確保市民意見得到及時處理和回應,才能重建公眾信任。
應虛心接納改進 非一味反駁批評
最關鍵是徹底改變管治思維,以市民需求為本,而不是着重行政指標。她認為政府應該虛心接納各界意見,找出改進空間,而不是一味反駁批評,把自身放在市民的對立面。要建立恆常公眾諮詢機制,讓市民參與服務設計和監督,使關愛隊的工作真正貼近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