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前路未知,難免會感到迷失、惘然,對於病人及其家屬而言,面對因疾病而引起的未知及不確定性,就更為不安。乳癌作為本港婦女頭號癌症殺手,根據資料顯示,每星期平均約有15名女性死於乳癌1,在如此無情的殺手面前,一眾醫護人員的出現猶如一盞明燈,為他們照亮前方,照亮人生。「行醫多年,我深切感受到乳癌患者治療期間的不安與痛苦,我認為行醫不只要醫『病』,更重要是醫『人』。」被稱為「乳癌聖手」的張淑儀醫生行醫超過30年,多年來她陪伴一眾乳癌患者走過抗癌路,令她深切感受到乳癌患者於治療路中的各種挑戰、不安和痛苦,遂於2005年聯同志同道合的乳癌康復者及專業醫護,創立了香港乳癌基金會(HKBCF),20年來為乳癌患者提供多方面支援,並榮獲本年度由香港紅十字會所頒發的香港人道年獎。
決心破解乳癌謬誤 教育正確觀念
社會早期對於乳癌認知不足,無論是在乳房篩查、治療,甚至康復後都存有一定的謬誤。張醫生在典禮中分享早在基會成立之前,一位好友的姐姐確診第二期乳癌,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後自殺,遺書寫道她以為乳癌後會不育,希望離世可成全丈夫另結良緣。張醫生希望破除大眾對乳癌的誤解,並強調定期接受乳健檢查有助及早發現和治療乳癌。對於因未能及早治療而逝世的病人,她特別深感痛心,惟不少人誤以為定期接受乳健檢查會令身體吸收過量輻射,或因此錯過治療黃金時機。
創立HKBCF「乳」患者及家屬同行 及時伸出援手
為了進一步提高大眾對於乳癌的認知,並且向乳癌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專業且全面的乳健服務,關懷他們的身心靈需要,張醫生在2005年與一眾乳癌康復者及專業醫護人員,創立HKBCF。據張醫生所指,越早發現乳癌就能更有效發揮出治療的效用,「如果能夠於早期發現並開始治療,乳癌的治癒率能達9成以上。」因此在乳癌檢查上HKBCF多年來不遺餘力,透過乳健中心提供乳癌檢查服務,至今已為逾10萬人次提供乳癌風險評估、乳健檢查、醫生會診及抽針診斷等一站式服務,當中包括低收入婦女及外籍傭工,讓接近3,000名病人提前發現癌症,提升治療成效。另一方面,為更了解香港乳癌情況及最新發展,HKBCF成立「香港乳癌資料庫」,以具體數據推動乳癌政策發展。
「乳癌療程可以是相當漫長而痛苦,患者康復後也有不少隱憂。」張醫生認為情緒輔導、資訊分享和經歷交流都對病人很重要。HKBCF組織醫護輔導員及病人義工,為病人提供輔導、專業諮詢和情緒支持,同時亦支援康復者重回職場及家庭,鼓勵她們保持樂觀心境和健康生活。HKBCF獲悉患者在康復後有復康的需要,特意率先成立本港首個淋巴水腫治療服務,首度引進儀器量度水腫指數,由專業註冊護士及淋巴水腫治療師提供多項護理支援服務,並舉行手術後上肢運動班及預防淋巴水腫淋巴引流運動班。HKBCF另外提供病人及家人或照顧者支援小組、心理輔導、乳癌藥物資助計劃等支援,至今惠及近1.5萬名患者。張醫生笑指乳癌患者來到香港乳癌基金會的時候均很擔心,但基金會會員跟他們分享治療及康復經驗,加上基金會職業的專業跟進,以及家人的支援,他們得到很多鼓勵面對這個病,所以很多人是「哭著來,笑著走」。
未來,張醫生與HKBCF將繼續留意本港乳癌防治的發展,著力於社區深化乳癌支援服務,並繼續推動本港全民乳癌篩查。
關於香港人道年獎2024
香港紅十字會自2007年起舉辦「香港人道年獎」,是本港首個倡導人道精神的獎項,表揚得獎者救助弱勢的行動。本年度「香港人道年獎」繼續以「暗處有光 · 全賴有你」為主題,選出七位香港人道年獎及兩位香港人道新力量的得獎者,得獎者分別來自不同界別,以實際行動發揮人道力量,為社會弱勢作出無私貢獻。
1資料來源︰2022年女性乳癌統計數字,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資料由香港紅十字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