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人道年獎2024 暗處有光 全賴有你
沒有人會想生活在烏雲壓頂的生活中,可惜的是並非所有人士都能夠逃離黑暗。然而「天無絕人之路」,最黑暗的晚上也會總會迎來晨曦。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就有九位人士以實際行動發揮出人道力量,在各自不同的領域,為世界各地的弱勢社群燃亮起一點光,獲頒本年度香港人道年獎及香港人道新力量。

由香港紅十字會舉辦的「香港人道年獎」今年已經踏入第17年,作為本港首個倡導人道精神的獎項,冀望透過獎項表揚得獎者救助弱勢的行動,從而鼓勵大眾市民一同加入人道服務行列。早前(1月11日)舉辦了香港人道年獎2024頒獎典禮,公佈本年度得獎名單,今屆一共有七位香港人道年獎及兩位香港人道新力量的得獎者。人道精神主要有三個核心︰保護生命、關懷傷困以及維護尊嚴,九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得獎者以身體力行實踐人道精神。
香港人道年獎2024得獎者
陳志強先生
自中學時期加入香港紅十字會,到畢業後成為一名資深急症室護士,陳先生參與志願服務經已超過50年。多年來他參與各類型的社區活動,小至社區探訪,大至大型活動急救支援、協助運送物資到內地災區並監督分發等。近年他多次參與海外救援工作,包括到尼泊爾、孟加拉、地中海及加沙地帶,為災民及流徙人士進行救助和治療。

陳志強先生
梁子杏醫生
早於醫學生時期,Czarina就已經放眼世界,前往各地提供醫療服務及培訓。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後,她深明教育下一代對於防止災害的重要性,因此她回到香港這個「家」,著眼於兒童健康教育,並於2015年創辦健康教育慈善團體Be Priceless,為兒童、照顧者及教育工作者提供課程,教導青少年了解成長期的壓力,避免心理創傷等,支持新生代的身心健康。

黃明慧女士
在成為首位視障心理治療師及臨床輔導心理學家的路上並不容易,幸好黃女士獲得不少幫助,令她決定以生命影響生命。她於2015年創立「點字曲奇」,將點字放在曲奇上,讓大眾更了解視障人士。同時與團隊創辦「醫藝同行」,結合中西醫、心理治療及藝術元素,到偏遠地區進行義診及探訪,提供醫藥及心靈上的支援。

張淑儀醫生
「患癌路上絕不孤單」,正是張醫生在2005年聯同乳癌康復者及專業醫護,創立香港乳癌基金會的理念。基金會為患者提供情緒輔導及專業諮詢等服務,同時支援康復者重回職場及家庭,鼓勵保持樂觀心境及健康生活。基金會亦透過乳健中心提供乳健檢查服務,成立「香港乳癌資料庫」,積極以具體數據推動全民乳癌篩查 。

霍熾成先生
退休生活理應休閒自在,但霍先生仍然每星期為露宿者及基層人士提供針灸、推拿、拔罐等治療。他亦會每年跟隨教會到泰國村落提供針灸服務,並在施手術前與患者一同祈禱,支援心靈需要。

麥寶晶女士
視非洲馬達加斯加為「鄉下」的深切治療部護士麥寶晶,於10年前開始多次前往非洲馬達加斯加服務,主要為骨科及燒傷病人提供手術及護理。她期望未來到非洲更多未開發地區進行服務,改變更多生命。

李芷殷女士
中三就下定決心加入人道救援行列的Tobey,長大後毅然辭去全職工作,全心全意參與海外人道服務,包括到南蘇丹、蘇丹、塞拉利昂、也門及埃塞俄比亞等地區,在偏遠村落、醫院和難民營擔任醫護和助產士工作。她同時培訓當地醫護處理複雜和高危的婦產個案,並推廣家庭計劃教育。她期望大眾能關注世界不同角落人們的迫切需要和困境。

香港人道新力量2024得獎者
彭梽樃博士
十年前一句「贏在起跑線」改變不少父母教育觀,一直關注社區貧窮及兒童教育資源匱乏等議題的Javier在2011年與夥伴創辦義務機構「WeWah音樂家」,為基層學生提供免費一對一鋼琴指導。同時推動社區互助,共享音樂資源,連結善心捐贈的音樂物資到基層家庭。團隊希望在音樂教育中結合更多元素,例如視覺藝術和敲擊樂,讓孩子探索音樂的各種可能。

李曦醫生
「萬事起頭難」這句說話用在Philip身上適合不過,在本港對於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未有相應藥物時,他嘗試聯絡各地藥廠,尋找合適藥物。由於藥物昂貴,他與團隊多年來收集病患數據,促成HAE藥物的本地註冊並成為政府津貼藥物,令一般病患者能夠承擔費用。

九位得獎者傳承人道精神 在黑暗中為弱勢燃亮一點光
香港紅十字會主席劉楚釗醫生,GMSM,MH,JP在頒獎典禮上致辭時,再次讚揚且感謝九位得獎者在人道工作上的無私付出︰「九位得獎者善用自己的能力及經驗,為本港以至海外有需要的群體,提供醫療、心靈及生活上的支援。我們期望透過得獎者的故事,讓社會各界對人道工作有更深刻的體會,並加入人道服務行列,連結成為堅實的互助網絡,一起為身處黑暗的人帶來光明及正能量。」

香港紅十字會主席劉楚釗醫生,GMSM,MH,JP
(資料由香港紅十字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