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0-10-28 04:30:00
日報

香港研發 研新MRI顯影劑 浸大團隊︰可斷阿茲海默症

分享:
左起浸大化學系教授李紅榮、黃文成及王學麗。(蘇文傑攝)

左起浸大化學系教授李紅榮、黃文成及王學麗。(蘇文傑攝)

專家指現時有六至八成認知障礙症屬阿茲海默症,暫未有單一診斷方法。浸大化學系團隊研發出首個可用於診斷阿茲海默症的磁力共振顯影劑,在老鼠實驗中證實顯影劑的花青素矽塗層可穿過血腦屏障,實時檢測及抑制主要引發阿茲海默症的「β-澱粉樣蛋白」斑塊,有助診斷,亦具治療潛力。浸大化學系教授黃文成預料最少要5年才能完成臨床測試並用於人體。
 

團隊將兩年前研發,可用於檢測阿茲海默症患者體內積聚「β-澱粉樣蛋白」的無毒有機化合物「花青素」,製成花青素染料矽塗層,配合磁力共振掃描(MRI)中常用於顯影的金屬「釓」納米顆粒,合成新型顯影劑。

adblk6

團隊將新型顯影劑透過靜脈注射到經基因變種、患阿茲海默症的老鼠體內,證實顯影劑具一定的螢光強度,令「β-澱粉樣蛋白」斑塊顯示的光度更明顯,更易顯示及協助醫生於診斷時分辨腦內斑塊積聚的大小及數量。研究中亦發現新型顯影劑或具治療潛力,顯影劑中的花青素塗層結合「β-澱粉樣蛋白」,形成另一種斑塊,可抑制「β-澱粉樣蛋白」的積聚、減低產生,以及可令細胞死亡的活氧物質。

現存可顯示腦內異常蛋白的正電子放射治療層掃描成本高昂、解像度低,亦具入侵性;相對廣泛常用的磁力共振掃描技術,則只能顯示結構改變,新型顯影劑為首個可找出阿茲海默症標記物的磁力共振顯影劑。惟黃文成表示,要發展至人體應用至少仍需5年時間。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 👇立即按此參加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立即按此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