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慧明
最近不少年輕人、小學生萌輕生念頭的報道。年紀小小為何認定生命已失去意義?香港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董事會委員何慧明感慨:「遇過一些能力卓越但缺乏人生方向的學生,即使受過大學教育,對達成人生目標竟毫無願景。」她認為家長若與兒女一起尋找他們的夢想,讓孩子處於熱情追求目標的狀態,運用好奇心解決問題及創造新事物,定有助建立正面人生觀。
撰文:Charlotte 電郵:[email protected]

小孩子大夢想,父母應予支持,相伴尋夢去。
擁有夢想的人,絕不會是輸家。要過沒有遺憾的人生,實踐夢想是重要一環。何慧明說:「協助孩子尋夢是現代父母需要思考的議題,每位家長都可按獨特情況採用適合孩子的方法。」
思考實踐夢想
子女曾表達的願望,家長要作出肯定。父母對兒女的期望,與孩子的夢想可能有距離,如果孩子說:「我將來想做畫家。」你會有甚麼反應?即使擔心繪畫「搵唔到食」,仍要給予正面訊。不妨說:「你有喜歡做的事情真好!」隨著年齡增長,孩子對自己及環境的認識增加,各成長階段會有不同想法,父母需要持續給予肯定和支持。
夢想不可一朝一夕成真,家長應協助孩子思考如何追求夢想,讓他知道需要計劃和努力才可成事。若果孩子說「將來想做運動員」,何慧明建議家長這樣回應:「你有夢想真好,那現在讓做甚麼幫助你將來做運動員呢?」並協助孩子制定計劃。

童年若能在夢想中飛翔,必帶來正能量。
鼓勵高遠目標
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名「自證預言」,意思是期望塑造行為,而父母的正面信念,能建立孩子相應的正面行為。孩子或沒有信心追夢,父母應表達對他能力的信任、相信他們能做到超乎想像的事情。如果孩子說:「我將來想做教師。」這時家長可投以更大認同感,甚至激勵說:「你當然可以當教師,可想過你更能成為校長!」
當自信點滴建立,他們定能勇往直前,敢於向夢想邁進,不為人生設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