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屬於建設型社會,基建、設施、工商物業和房屋等一直是經濟發展的重心;而只要有「磚頭」的地方,就需要人手管理。物業管理業監管局主席謝偉銓Tony在月初參與第二屆國際物業管理及採購博覽時表示,「疫情無阻社區翻新重建,為物管帶來機遇,隨著物管業發牌制度成行內標準,物業管理專業化必不可少。」他認為疫情促使行業數碼化,「智慧物管」配合香港完善的監管法規,在大灣區以至內地城市,長遠增強香港競爭力。
「發牌 守則 進修」三管齊下
Tony形容物業管理服務業界在疫情下面對種種挑戰,「防疫令物管需要顧慮衛生問題,連帶客戶對物業的其他配套,如消防設施等更為關注。此外前線人員更要掌握封區強檢資訊,充當客戶的溝通橋樑。」他指當要處理的事情愈複雜,兼顧人手染疫,令資源調動愈艱巨。隨著社會環境變遷,他深信業界必須不斷提升專業水平,而監管局的發牌制度起了關鍵作用。Tony解釋,「根據《物業管理服務條例》規定,在明年8月1日起,所有公契物業的物管公司及其從業員,均必須持有有效物管牌照,才可符合法例要求,繼續提供服務。」他表示現時物管人員的定義已遠超「保安」範疇,亦非全代表「保安牌」。「申請『物管公司牌照』的,必須聘用一名指定負責有效控制物管服務的物管人(第1級)持牌人及聘用根據監管局最低人手比例要求的第1級及2級持牌人;所謂『物管人(第1級)牌照』是指物管經理,而『物管人(第2級)牌照』則是物管主任。」至於物業管理業監管局的角色,Tony指不止負責發牌規管,還為業界訂立守則和鼓勵從業員持續進修。他續說,「為協助業界進行管治,自發牌制度實施以來,局方就不同物管範疇制定操守守則及良好作業指南。至今累計發出13份守則指南,最新是關於棚架工作,未來將推出吊船操作相關指引。」
而持續專業進修,他說今年起已鼓勵持牌人在發牌制度過渡期內以自願形式參與由局方舉辦,或由其他團體舉辦並獲局方認可的活動,獲取「監管局持續專業發展計劃」的認可時數。「我們剛在8月31日舉行的『物管先鋒』嘉許典禮,藉此表揚業界典範。」
物管專業化 牌照成認證依據
社會各界不同持分者均陸續開始認受物管業發牌制度,在提升業界專業地位和水平方面的重要性,如業主組織招標物管公司時,已加入投標者必須持有監管局發出牌照作為先決或優先考慮聘用的條件。Tony指政府產業署近日已於管理、營運及維修保養邊境口岸的合約條款,加入牌照的要求,「市建局亦於6月成立資產及物業管理服務名冊,納入名冊的必須是牌照服務商。」物管專業化,他指現時發牌制度3年過渡期尚餘300多天便結束,「直至8月31日局方已發出逾8,500多個物管人牌照、逾310間物管公司申請,其中130多間已率先獲發牌。」他呼籲業界應趁盡早申領牌照。
酒店禮賓與智慧物管
物管「乜都管」,現時客戶更追求業界提供媲美酒店禮賓級的優質服務,Tony更稱疫情變化促使物聯網應用,為物管場景加入感應和警報,透過後台作遙距綜合管理。「更有建設項目已於前期投放資源,利用BIM模型將數據轉移至智慧物管平台,加入節能、保固和維修元素,延續物業生命周期;甚至在單位預先建構智能家居,為物業增值。」展望未來物管的藍圖,Tony形容過往「港式管理」深受內地歡迎,惟落實創新不及內地因政策驅動而果斷。「文化差距令兩地物管難以短期內融合,然而我們透過參與修例,能夠將經驗帶往內地一線城市交流,助港推動制度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