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俄烏戰爭、疫情反複、物價上漲......多重因素影響下的全球金融市場持續下行,很多公司的股價出現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跌幅。加密金融市場也難以獨善其身,在加密貨幣Luna暴跌、全球監管機構相繼出手的情形下不斷走低,相較去年的加密金融牛市可謂是判若雲泥。
至暗時刻也蘊藏擇時良機
儘管在很多人看來加密貨幣未來前景仍不確定,但越來越多的行業巨頭卻開始張開「懷抱」紛紛入局。對照曆史,我們總能發現「別人恐懼我貪婪」的相似,回朔1970年代,當時正處於金融市場揮之不去的時代陰霾期,但彼時投資界卻群星閃耀——巴菲特、彼得·林奇、鄧普頓、約翰·聶夫等投資大師交出了史詩級的成績單。
數據顯示:1970-1976年間,巴菲特取得240.3%的總回報,高出標普500收益率188.9%,年化回報達到19.1%,高出標普500收益率13%。鄧普頓和約翰·涅夫緊隨其後,穩贏大盤。彼得·林奇1977年上任麥哲倫基金經理,業績一路猛漲,1977-1981年間總回報率高達352.4%,年化回報35.2%,而同期標普500總回報率44.2%,年化回報7.6%,表現令人震撼。
是什麼帶起了1970年代投資界的閃耀群星?精準擇時、敢於抄底、樂於投資具有困境反轉潛力的「雪茄煙蒂投資法」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字,這也是被津津樂道的「長期主義」精髓。

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地相似。幣圈的歷史雖然不夠漫長,但也足以説明每次回調都是一個機會,熊市入場比牛市入場的收益率高出很多。以比特幣爲例,5月中旬的週跌幅(一週內下跌了26.1%)是目前比特幣牛市經歷了最深刻回調,Glassnode的數據分析人士就表示:「這是目前牛市中最深刻的一次調整,但與2017年牛市期間的五次重大回調是一致的。」
隨着Web3.0的到來,加密金融市場巨大的長期增長潛力仍被看好,一些傳統機構正在緊鑼密鼓地積極佈局進場加密金融,如野村控股啟動了向亞洲客戶提供比特幣衍生品的服務;一些在牛市期間對加密金融領域觀望的高淨值人群也在着手佈局,尋求壓力突破後的操作機會。
高淨值人士更關注穩操勝券
選擇入場時機的重要性,已經在波瀾壯闊的曆史捲軸中不斷重演。但與散戶投資者以炒幣的操作方式入場加密金融市場的路數有所不同,高淨值人士更關注資産的保值增值、穩健增長,因此選擇合規、穩健的加密資産管理機構是更為重要的做法。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全球領先數字金融科技平台Amber Group,自2017年由來自華爾街投行的一群量化精英創立以來,一直以兼具出色的市場業績表現與注重合規管理與風控科技而被業界熟知。目前,Amber Group已在全球擁有超1000多名員工,資産管理規模達50億美金,為機構和散戶投資者提供多層次的加密金融服務,最近還傾力打造推出爲高淨值人群專屬訂製化的高端服務體系Blue Whale Club。
在擁抱合規的長期發展理念推動下,Amber Group不斷追求金融生態創新的同時,向用戶及合作夥伴保證以更高級別的安全與合規標準運作,是首批獲得SOC 2報告的數位資產平台。
站在Amber Group專業、合規、穩健的歷史累積上,Blue Whale Club集合全球優質資源,幫助高淨值人群搶先一步的洞見與捕捉數位財富投資機遇,透過領先科技與頂尖金融力量爲用戶們提供訂製化的數位財富解決方案。
加入Blue Whale Club,用戶還將享受到豐富多彩的前瞻數位生活方式,涉及專屬NFT通證、數位藝術藏品訂製、數位化鯨魚公益事業、數位化體育社交等極具Web3.0特徵的跨界綜合生態服務,在財富增長與精神生活方面均獲得通往未來的長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