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長者面對病患,都會抱著「年紀大,機器壞」的心態而輕視病患,尤其是慢慢變差的認知障礙症,因不想被人標籤而諱疾忌醫,但由於此病未有根治或逆轉的方法,若拖延到晚期,治療效果更非常有限,因此應及早治療延緩惡化。
老人科專科醫生葉衛民表示,「認知障礙症可以在短短兩年由早期的腦退化,發展至中晚期。如果發現長者十分善忘、經常遺失物品、重複問相同問題、經常忘記服藥、忘記怎樣做簡單事情如洗澡等、情緒變化大,便應進行評估,有需要的話應接受治療。」
腦部顯著萎縮
現時香港每10名70歲或以上長者便有一名認知障礙症患者,每3名85歲以上長者便有一名患者,可謂相當普遍。當中阿茲海默症佔約50%至75%,患者會出現腦部顯著萎縮現象,海馬體及皮質區皆受影響,認知、語言、記憶、定位甚至基本身體反應都會變差,情緒變得不穩定,嚴重時更會喪失溝通、辨別親人甚至吞食的能力,需要別人照顧生活。
醫學營養改善情緒
雖然認知障礙症未有根治方法,但現時的「非藥物認知治療」綜合方案,對於延緩腦部萎縮、提高認知能力及改善情緒問題方面有顯著效果。葉衛民解釋,「此治療組合分為醫學營養、腦部激活治療及認知訓練3部分。腦部需要特定的營養素如奧米加3脂肪酸、尿苷單磷酸、膽鹼、硒及多種維化命,2017年歐洲有大型臨床研究顯示,每日攝取特定醫學營養品24個月後,相比對照組,腦部衰退減少45%,海馬體萎縮減少26%。本地研究亦指出特定醫學營養可改善記憶力及穩定情緒。」
提升認知能力
腦部激活治療(腦磁激療法rTMS)的原理是透過放在頭部的電磁線圈微生微弱電波,幫助刺激腦細胞活動及改善訊息傳遞,有助增加血清素及腦部血液流量,改善情緒。葉衛民續稱,「在激活治療『醒腦』之後,最適合進行認知訓練。通過不同類型的活動例如畫畫、音樂、打麻雀、紙牌遊戲、運動等,可以訓練記憶、分類、配對、計算等不同方面,再加上社交訓練及以觸感訓練,患者的認知能力得以改善。」
心情變開朗
現年73歲的劉女士,在3年前確診患上認知障礙症,病情已達中期,情緒低落、營養不良,令她活力下降、失去社交能力,飲茶、晨運也不願去,更經常以為家人偷她的錢而發生爭執,家人也擔心難以照顧她。接受綜合治療方案8星期之後,劉女士在情緒、社交及活力方面有明顯進步,會主動跟別人打招呼,肯外出飲茶,跟家人的關係亦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