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1類食物5日 恐持續影響認知能力!醫生教4招拯救大腦
吃1類食物對身體的禍害卻一直持續?有醫生指出,有研究發現,如果吃1類食物連續5天,即使已暫停攝取該食,亦有可能會持續影響認知能力。醫生拆解原因,並教大家如何保護大腦。
短期攝取高熱量垃圾食物致長期影響?
胃腸肝膽科醫生李柏賢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指,許多人常會渴望透過甜點和零食來療癒自己,並認為,短期因為壓力而暴食高熱量垃圾食物,只會造成輕微的體重增加,只要隨後恢復正常飲食即可解決。然而,最新研究顯示,僅僅5天的暴飲暴食,可能會對你的「大腦」和「肝臟代謝」功能造成影響,就算恢復正常飲食,其影響仍可能持續存在。
李醫生引用一項由德國圖賓根大學與亥姆霍茲糖尿病研究中心發表於《Nature Metabolism》期刊的研究。研究中邀請了29位年輕健康男性(年齡19-27歲,BMI介於19至25之間)。研究中18位參與者被要求在連續5天內,每日額外攝取1500大卡的高熱量超加工零食(如朱古力棒、朱古力布朗尼和薯片),隨後再恢復正常飲食7天。研究人員利用功能性MRI和胰島素敏感度測試來觀察大腦的反應,顯示出3個結果:
1. 肝臟脂肪顯著增加
- 在短短5天內,肝臟內的脂肪含量顯著增加,受試者的體重並未明顯上升,也沒有顯著的血糖或發炎指標變化。即是在體重未變化之前,肝臟內的脂肪已悄然堆積,可能增加日後出現脂肪肝或代謝疾病的風險。
2. 大腦胰島素敏感度變化
- 短期暴食後,大腦獎賞相關區域對胰島素的反應過度活躍;但在恢復正常飲食一周後,與記憶、認知及視覺相關的區域出現胰島素反應下降,顯示大腦部分功能尚未完全恢復。
3. 大腦獎賞與懲罰系統受損
- 只有5天的暴食後,大腦對「食物帶來的快感」反應減弱,對「負面結果」的反應增強,這可能會影響飲食決策,使人更傾向於衝動性進食或情緒性進食。
獎賞與懲罰系統敏感度
獎賞敏感度:
- 大腦對喜愛食物所產生的快感反應。如果此反應減弱,可能需要更多高熱量食物才能獲得相同的滿足感,與飲食成癮現象相似。
懲罰敏感度:
- 暴食後,大腦對進食帶來的不適感(如飽脹或負罪感)變得更加敏感,這可能促使人透過食用更多垃圾食物來緩解壓力或焦慮,形成惡性循環。
出現這些變化原因
李醫生解釋指,由於大腦的胰島素訊號,不但對血糖造成影響,亦參與食慾控制、獎賞反應、學習與記憶。當短期內攝取大量高熱量、油脂與糖分時,大腦的胰島素反應可能出現異常,包括:
對胰島素變得遲鈍,影響飽足感和自制力
海馬迴反應下降,可能干擾記憶與情緒調節
對食物的快感減弱,導致更難滿足進食慾望
4招拯救大腦
李醫生表示,如果要減少以上影響,他指出有4大方法,有助拯救大腦與代謝:
- 避免連續暴食:偶爾可以放縱,但不應成為日常習慣。
- 選擇天然未加工食物:多攝取新鮮蔬果、全穀類及高品質蛋白質,以幫助大腦恢復正常訊號。
- 定期運動:有氧運動與力量訓練均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敏感度。
- 充足睡眠:確保良好的睡眠品質,避免因疲勞而增加對高熱量食物的渴望。
李醫生提醒,大腦可能是肥胖和代謝疾病的早期感應器,當飲食習慣不良,非常敏感的大腦可能領先於身體其他部分出現異常。從進化角度而言,短期攝取高能量食物時,大腦會調整胰島素訊號以存儲能量,令食物攝取動機如增,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飢荒。不過,在現代出現的這種適應反而可能促進肥胖的發展。
李醫生表示,垃圾食物不僅會導致體重增加,還可能改變你的大腦與代謝功能,即使只有短短5天,這些變化可能會影響大腦對食物的反應,並持續超過一周。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才能更好地維護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