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9-08-07 05:15:00

姿勢不良 觸發慢性腰背痛

分享:

有外國研究指出,超過十分之一的勞工病假其實跟腰背痛有關,而香港每年因為腰背痛而需要入住公立醫院,也超過一萬人次。骨科專科醫生洪亮斌指出,腰背痛可用時間來分類,如少於3個月屬急性,而痛楚持續多於3個月的,就是慢性腰背痛。如急性腰背痛沒有及早處理,有可能會變成慢性。

慢性腰背痛常見的成因,包括都市人常見的姿勢不正確,如坐姿不夠挺直,令腰椎間盤或者小面關節長期受壓;又或者背肌長期繃緊,產生痛楚。另外,因為都市人整天工作,回家後多休息而缺乏運動,尤其是少鍛煉腰椎附近的核心肌群,使腰椎失去肌肉的承托,亦會加速出現退化形成痛症。

影響日常生活
當腰背痛由急性變慢性之後,痛楚未必劇烈,但就影響患者日常生活,洪亮斌表示,例如常見的坐骨神經痛,病人除有腰背痛外 也因為神經根受壓,出現腳痹和無力的情況。如果患者腰椎隨著年紀開始退化,而引致腰椎管狹窄症的話,亦會出現神經性跛行,即是當行走了一定距離後,腳就會出現痛楚和麻痹,令他無辦法繼續行,要坐下休息。

消炎止痛配合物理治療
當遇到病人有慢性腰背痛時,會問症及做檢查,包括X光及磁力共振,作出診斷。治療方面會先採用保守治療,按痛症處方藥物,包括非類固醇消炎藥處理炎症,如果有神經根受壓而引致麻痹痛,也會處方止神經痛藥物,如無效才會考慮手術治療。另外,物理治療也很重要,物理治療師會按痛症去做止痛的方法,包括超聲波、磁波或手法治療,在痛症位置按壓,鬆解繃緊肌肉。

adblk6

同時照顧生理心理
近年愈來愈多醫生覺得,除了要處理生理上的因素,同時亦需處理心理、生活及社交因素。洪亮斌解釋,病人對痛症的看法,會主宰接受治療的積極程度,其中有一個病例是一位老婆婆,「她因為骨質疏鬆而導致脊椎出現壓迫性骨折,痛楚令她不肯郁動、長期卧床,亦導致背部肌肉萎縮,從而令她更加無法起來走路,形成惡性循環。除了處方藥物、戴腰封和做物理治療之外,亦要改變病人對痛症的看法,所以醫生也要鼓勵她多走動,家人亦配合多帶她落街走走,令背部肌肉再次強化,使痛症也得到改善。」

洪亮斌指,急性腰背痛如延遲診治,有可能變慢性痛症。

洪亮斌指,急性腰背痛如延遲診治,有可能變慢性痛症。

強化核心肌肉,有助預防慢性腰背痛。

強化核心肌肉,有助預防慢性腰背痛。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