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患上冠心病,血管造形手術及介入治療(俗稱「通波仔」)是常見的治療方案,香港每年大約進行10,000宗通波仔手術,大部分病人手術後都可以翌日出院,成功率超過九成,而復發率亦低於10%。心臟科專科醫生曾振峯指,「以氣囊撐闊血管後,植入冠狀動脈血管支架,更有效維持血管暢通,亦能減低復發的風險。」
通波仔手術的原理,就是指利用導管放入血管伸到心臟位置,然後將導管附有的氣囊連同冠狀動脈支架帶進閉塞的心臟血管。進入後的氣囊會在血管中張開,重新撐開血管,從而令血管回復暢通。
視乎血管阻塞位置
曾振峯表示,「配合血管位置的粗幼,可能一條血管需要幾個不同直徑的支架接駁放入,一個支架約2至3厘米長,或需要連接4至6個不同直徑的支架。事實上放多少個支架在一條血管中是沒有限制的,當然一切都是視乎病人情況而定,如病人血管阻塞位置較短,可能1至2個支架已足夠。」
糖尿病人因為沒有明顯病徵,直至感到胸部不適,到發現時心臟功能已經轉差出現氣喘及心痛感覺才找醫生做心導管檢查,才赫然發現三條主血管已嚴重阻塞引致收窄,需要馬上做通波仔手術,這類情況往往需要植入6至8個或以上支架。
微創手術安全時間短
相對要開胸的心臟繞道手術(俗稱「搭橋」),通波仔屬於微創手術,手術時間較短且安全度較高,曾振峯指只需要局部麻醉,手術過程一般1.5至3小時,但如病人的血管已嚴重鈣化,手術用的球囊未能通過的話,可能需要用特別的儀器協助,手術時間則會相應增加,「試過有糖尿病人,血管整體質素較差,出現嚴重鈣化及堵塞,需要很多心臟輔助儀器維持心臟功能,該手術時間長達8小時。」
近年通波仔手術會在手腕位放入導管,目標是希望病人術後可以落床走動,然而對於整體血管質素較差的病人,曾振峯說有可能要轉回用大腿位置較粗的血管,減低手術風險。
糖尿高血壓腎病增難度
臨床數據顯示,高血壓和糖尿病人的血管質素相對較差,做搭橋和通波仔亦較困難。曾振峯續指,「糖尿病人的血管鈣化情況普遍較嚴重;而血壓高的病人血管容易出現鬈曲問題,手術難度更高,風險亦相對增加;事實上糖尿病和血壓高對血管的傷害很大,避免患上三高對心血管健康十分重要。」此外,腎病病人血管鈣化現象較嚴重,通波仔手術亦較困難。
健康生活減復發
通波仔手術後就一勞永逸?曾振峯解釋術後首年的復發風險相對較高,視乎病人情況,醫生或會建議病人服用一年雙重抗血小板藥,對於本身流血風險高如腸道有過出血和正服用薄血藥的病人,處方的劑量和服用期都會調校,如交替服用和縮短服用期等。」
通波仔屬微創手術,病人很快康復回復正常生活,曾振峯亦鼓勵病人多做運動跑步游水等,當然術後一個月才建議做較高強度的運動,再避免吸煙及暴飲暴食等生活壞習慣,絕對有助減低復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