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心房顫動(簡稱房顫)的患者,需要服食薄血藥稀釋血液,避免血塊形成引致中風。不過香港中風學會秘書李少雄醫生表示,傳統薄血藥華法林療效雖好,卻有不少限制,不少患者嫌麻煩,或心存僥倖,以為中風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而不願服用藥物,往往「出事」時才後悔莫及。
房顫患者因心跳不規律,使心房容易產生血塊,血塊一旦流出心臟外,並堵塞供應腦部的血管,導致腦血管閉塞,便會引發缺血性中風。李少雄指出,「中風後遺症多,可致嚴重傷殘,甚至死亡,因此預防房顫患者中風非常重要。」
心血管病增風險
類風濕心臟病、二尖瓣狹窄等心瓣毛病可誘發房顫,但更常見的原因是因年紀漸長而患病。事實上,約有5%至10%的長者會患上房顫,而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心肌問題等,更會增加房顫的風險。李少雄解釋,「醫生會根據房顫患者的背景和病歷評估中風機率,風險因素愈多,中風機率愈高,從而處方合適的薄血藥。」
減低戒口憂慮
提起傳統薄血藥,不少患者都會聯想到華法林,研究均指出它能減少中風風險約六成,但李少雄指出,針對較常見的非心瓣病因所致的房顫,目前就有新一代薄血藥供患者選用,「其療效與華法林相若,甚至更佳,但它的劑量固定,毋須如華法林般頻密驗血,以監察凝血指數來確保預防中風的療效,不但更方便,流血風險亦相對較低;而且亦不如華法林般與很多食物或藥物相沖,可以減少患者對戒口問題的擔憂 。」
勿心存僥倖
就李少雄所見,不少長者有長期服藥的需要,既擔心華法林與之相沖,亦擔心增加流血風險,同時也不欲經常往返醫院覆診和驗血,種種因素的影響下,很多長者抱持僥倖心態而放棄服藥或覆診,結果因而中風導致傷殘,甚至死亡,可惜屆時服藥的意義已大減。
他提醒,患房顫的時間愈長,誘發中風的累積風險亦會隨之提升;他建議有以上憂慮的房顫患者,不妨向醫生商討可否選用新一代薄血藥,甚或考慮備有逆轉劑的薄血藥,一旦需要接受緊急手術、嚴重出血或急性中風需要採取溶栓治療,醫生也可安排逆轉劑,即時解除藥效,恢復正常的凝血功能,進一步保障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