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如鴻(左)利用斑馬魚作研究。](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481702054.jpg?itok=OqMrmBX5×tamp=1738818662)
梁如鴻(左)利用斑馬魚作研究。
雖然科技日益進步,不過要了解所有病菌,並非易事。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梁如鴻及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烈文,多年來都在其專長研究,分別以拆解癌症基因及病毒的秘密,獲頒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致命率較高的癌症之一,死亡率可達七成。梁如鴻的研究重點,就是針對此病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法。過往香港進行研究,都是以老鼠作實驗模型動物,不過為了有更高效率,梁在2005年時,首次以斑馬魚作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實驗模型。他指出,人類八成的基因均可在斑馬魚身上找到,而且過往用老鼠時,研究要花上5至6年,但斑馬魚只需2至3年,有助加快找出新的標靶藥。
另外,梁如鴻亦發現,高三尖杉酯鹼與FLT3抑制劑聯合治療,能有效治療帶有FLT3-ITD基因變異的白血病患者,殲滅白血病細胞,而且副作用少。他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並不容易醫治,種類繁多,成為他繼續研究的推動力。
另一名得獎者潘烈文主要研究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曾發表多份文獻,是首1%最常被引用的學者。在沙士期間,他與其他學者合作率先發現沙士的基因排序;09年時,參與對抗H1N1新甲型流感的工作,並首次發現病毒在豬隻身上出現基因重組。
潘烈文近年專注研究流感病毒。他表示,每次大型流感爆發,對醫療系統帶來很大影響,因此他正在研發一種廣泛性保護的疫苗,能對付不同流感,減低死亡率,期望每次效果可持續3、4年或更長。
獲獎並非易事,對於兩位學者而言,香港研究的困難在於缺乏資金人才。梁如鴻認為,香港欠缺研究人員,而出路前途等都令人卻步,而且資金並不足。潘烈文亦指出,研究所費甚多,可能要1、2百萬元,需找不同研究基金,若經費不足就需暫停研究。
![潘烈文冀研發廣泛保護的疫苗,對付不同種類流感。](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481702057.jpg?itok=XwbVxXq3×tamp=1738818662)
潘烈文冀研發廣泛保護的疫苗,對付不同種類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