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以引起很多併發症,惟一般人只留意腎病及心臟病,「糖尿上眼」卻被忽視。35歲的張小姐患糖尿病十多年,惟疫情期間中斷覆診和治療。直至去年懷孕因血糖水平超標才再次接受治療,不過今年3月,眼睛出現飛蚊,更一度失去視力。
眼科專科醫生姚沛良表示,當血液中的糖分過高,紅血球黏著糖分,便易令視網膜血管受傷、阻塞,衍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上眼)問題,「據統計數字,八成一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15年後會糖尿上眼;亦多達32%二型糖尿病患者確診時已有糖尿上眼問題。」
令中央視力受損
糖尿黃斑水腫是令本港市民視力受損的第三大原因,當糖尿上眼導致畸形血管增生、出血問題,其影響範圍覆蓋到感光細胞最密集的黃斑區,就會形成糖尿黃斑水腫,或會破壞感光細胞,令中央視力受損,情況惡化可致失明。姚沛良續指,「另一方面,糖尿黃斑水腫也降低患者生活質素,對於近距離活動能力、駕駛,甚至認人都有影響。如有感影像顏色變淡、視力模糊、影像扭曲變形,就應馬上求診接受眼科檢查。」
認知不足致延誤診治
香港眼科醫學院、香港眼科學會及病友組織「糖尿天使」早前作出問卷調查,訪問對象包括糖尿病患者、照顧者及一般公眾,發覺對糖尿黃斑水腫的認知不足,眼科專科醫生麥雋愉指出,有一半受訪者未聽聞過糖尿黃斑水腫,也有三成人錯誤理解病徵,或以為只影響周邊視力,「最令人關注是半數患者出現病徵半年才求診,因外國研究已指出,確診糖尿黃斑水腫24周內開始接受治療,視力會有進步;而24周後才治療的話,則有可能病情惡化,視力未能回復原有水平。」
眼內注射阻惡化
糖尿病患者平時可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去作簡單篩查,若發現有黑影、直線扭曲就要求醫,醫生會透過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及眼底螢光造影(FFA)檢查幫助確診。眼科專科醫生司徒家浩表示,最常用的治療方案包括眼內類固醇、傳統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注射及新一代雙抗注射藥物,「眼內注射方案首年平均須注射6至8次,新一代藥物因針對兩種生長因子,效果會較持久,維持治療階段兩針間距可較長。醫生將因應患者情況選擇最合適藥物。」
張小姐先後接受淚光治療及眼內藥物注射之後,視力才得以恢復,目前亦積極控制糖尿病。要避免糖尿黃斑水腫,首要控制好血糖,並維持良好飲食習慣、恆常運動以及戒煙,以及每年接受眼科檢查,有助預防糖尿上眼及其他糖尿病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