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常見、可致盲的糖尿病併發症,病變機會率隨患糖尿病的年期而增加。目前本港主要使用眼底攝影術作為糖尿病黃斑水腫的篩查方法,不過最近一項大學研究發現,大部分因此而轉介到專科門診的病人均有假陽性結果,故有專家認為本港應尋找一個更好的篩查方法,以減低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研究對象包括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參與港島西聯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檢查計劃,並且根據眼底攝影結果,被評為患有糖尿病黃斑病變,並需要眼科醫生跟進及治療的病人。同時,研究為病人使用光學相幹斷層掃描技術(OCT)檢查,並把糖尿病黃斑水腫定義為黃斑中心區視網膜厚度為≥300微米,或在OCT影像上出現糖尿病黃斑水腫的症狀。
研究顯示,參與者的黃斑中心視網膜平均厚度為265.1微米,當中只有13.4%的眼睛黃斑厚度是≥300微米。至於僅有視網膜出血的患者,9%黃斑中心視網膜厚度≥300微米,23.2%的OCT影像上至少出現一個糖尿病黃斑水腫的症狀,即反映現行的糖尿病黃斑水腫篩查方法,其假陽性率高達86.6%。有關研究已在《香港醫學雜誌》發表。
研究認為,目前英國和本港採用的糖尿病黃斑水腫篩查方法,出現高假陽性率,這可能令患者承受不必要的心理壓力,並對醫療體系造成經濟負擔。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應尋找更好的篩選方法,或者為指定患者進行額外的OCT檢查,以提升診斷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