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發現癌症,不少患者會站在生命十字路口,須在短時間之內決定治療方法,並非易事。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指,以香港常見的EGFR肺癌為例,確診時不少個案已屆晚期,因此一線治療是抗癌道路上的關鍵階段,患者更應把握治療機會,將成效較佳、副作用較少的藥物放於一線治療,以提升整體治療成效。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邱振中指,「近十多年,醫學界發現標靶藥物可黏附在EGFR受體上,阻斷癌細胞的生長機制,使癌細胞停止生長,甚至消散。」針對EGFR肺癌
的標靶藥物至今已發展至第三代。「最早出現的第一代藥物為晚期患者帶來希望,但卻發現用藥大約一年多後便有機會因T790M抗藥性令治療失效;第二代則加強藥效,但隨之而來的副作用亦較多,而且最終同樣難敵T790M抗藥性,致癌症再次不受控制。」
抗藥性較少出現
為助患者更有效地克服癌症,邱振中表示,「第三代標靶藥物改變了藥物的分子結構,令藥效更理想,研究顯示,第三代標靶藥物的整體存活期中位數達38.6個月,較傳統標靶藥延長了6.8個月;無惡化存活期亦較優勝,第三代與傳統標靶藥的無惡化存活期分別是18.9個月和10.2個月,可助患者更長期穩定地對抗癌魔。」
其次,第三代標靶藥物所針對的受體位置不同,令T790M抗藥性出現的風險較低;同時亦更有效地滲透到腦部組織,即使是已擴散至腦部的腫瘤,藥物都能抑制瘤細胞生長;而且副作用較少,患者能維持高生活質素,生活回復正軌。
有效藥物應先用
治療選擇多,到底一線治療該用上甚麼藥物?有患者認為應將有效藥物留於後線使用,邱振中卻有保留,「將較有效的藥物留後線,是否代表可以用到?比方說,當患者病情復發,情況也許會急劇轉差至未能用第三代標靶藥物,而且臨床上只有一半患者出現的抗藥性屬於T790M,即另外一半患者或因而喪失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的機會,須回到傳統治療如化療和電療以繼續治療。」所以,患者可於一線治療考慮第三代標靶藥物,以達到較理想治療效果。
擴散肺癌受控
2019年初,家人發現八十多歲的張先生(化名)經常氣喘、不願郁動,入院檢查後竟發現血液含氧量只得七至八成,需要以氧氣機協助呼吸。經詳細檢查後確診EGFR肺癌,肺部的狀態不佳,而且已擴散至全身多處,如腦、肝、肺、骨頭等,與家人商討後隨即決定使用第三代EGFR肺癌標靶藥物。張先生用藥後起效快速,3、4天後呼吸開始改善、頸部淋巴漸漸縮小,肺部腫瘤亦穩定下來,可調低供氧量,一星期後出院,兩星期後差不多可停用氧氣機。目前情況穩定,只需每兩個月做掃描觀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