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為本港頭號癌症殺手,單是2014年便有3,866人死於肺癌,多數患者確診肺癌時已屬晚期,需要接受標靶治療或化療。由於標靶藥物不適用於所有種類的肺癌,所以不少肺癌患者只能接受化療,但當肺癌患者復發時,可選擇的治療方案會更少。近年有研究證實,癌症免疫治療可提高肺癌患者的存活率,為他們帶來治療新希望,惟每月治療費用逾4萬元,並可能需要持續接受療程。
現時肺癌患者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主,晚期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需接受化療,但近年新增口服標靶藥物,療程及安全性較化療理想,但他們只適用於帶有EGFR及ALK基因突變的患者,而沒有基因突變的六成患者只能以化療作主要的治療方案。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岑信棠(圖左)表示,近年癌症治療最新發展為癌症免疫治療,人體免疫系統本身擁有識別及攻擊癌細胞的能力,但當癌細胞表面的PD-L1與PD-1結合後,免疫細胞殺滅癌細胞的能力會被抑制。而癌症免疫治療中的「免疫檢查點(PD-1)抑制劑」透過黏附於免疫細胞PD-1表面,阻截癌細胞的接觸,令免疫細胞發揮原有的抗癌能力,為患者提供多一個治療選擇。大型臨床研究發現,接受療程患者的存活率較化療患者高,一年存活率為是化療的1.5倍;腫瘤縮小至一半以上及沒有新腫瘤機率是化療的2倍,腫瘤持續縮小的時間為1至2年,也是化療的2至3倍。
不過,接受「免疫檢查點(PD-1)抑制劑」的患者會出現疲倦、腹瀉及皮疹等副作用,嚴重副作用為肺炎、肝炎及腸炎等,發生的比率少過5%。本港接受療程的肺癌患者約有200人,他們每月治療費用為4萬至6萬元,病人需每2至3星期到醫院,接受約30分鐘的靜脈輸注療程。醫生建議患者要持續接受療程,直至療程沒有效果及副作用大時,才停止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