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社會矛盾升溫,衝突不斷。走在前線、站在警方和示威者之間的記者、攝影師們,已度過了無數黑夜、堵路、衝突、清場。有時候,他們更迫不得已由鏡頭後走入新聞報道中,記者受傷、採訪困難。網上新聞追求速度,對於冒著生命危險報道最新情況的傳媒,精神壓力甚大。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不應輕視精神壓力,如出現負面情緒,應盡早求醫。
現今新聞競爭激烈,各大傳媒爭相以最快速度報道最新準確消息,既要快,亦不能出錯。出外採訪後,將資訊和相片、片段整合後發放,分秒必爭。爭取「獨家」畫面和新聞更令傳媒工作者每一刻都處於戒備狀態,心情格外緊張,情緒容易急躁。更何況,近日採訪環境惡劣,採訪以外更要保護自身安全。
工作令心情難以平靜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棨諾留意到,近日新聞除了示威者、警員以外,記者往往更成為新聞主角,處境危險,「傳媒工作者可能會不幸中槍、錯被毆打,又或遭受言語侮辱。當每天的工作環境都可能面對槍林彈雨、對峙場面,甚至遭毒打,叫人怎能平靜,精神怎會健康?即使下班後,有些人腦海經常浮現當天的工作畫面,不由自主地反覆思考有甚麼工作尚未完成,晚上自然睡得不好,影響工作表現。」
做喜歡的事情減壓
麥棨諾認為,記者們堅持把真相揭露,是向公眾展示真相的一群;是維護新聞自由,背負責任的一群;是身陷險境仍然堅守崗位,繼續報道的一群;是站在警方和市民之間,勇敢報道真相的一群;是被警方咒罵,阻差辦公的一群;是被人毆打仍堅定不移的一群。本以為戰地記者的工作才會充滿危險,終日活在戰戰兢兢的環境之中。
麥棨諾建議,「不需要值班時,應與家人、朋友多做運動,出外走走,或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短暫離開工作。但如果出現精神緊張、負面情緒,而且情況持續沒有改善,應立即找精神科專科醫生跟進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