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浸大研發F-SLOH 有望治療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是全球十大致命疾病之一,全球有逾5,500萬人患有認知障礙症,預計2050年更將會有兩倍以上的患者。香港作為最長壽的地區,認知障礙症患者亦不少,其中阿茲海默症就佔香港認知障礙症患者中華裔長者的65%。
香港浸會大學(浸大)研發了一種名為F-SLOH的多功能有機化合物,或能治療早期阿茲海默症。研究團隊已經成功申請美國專利並將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Redox Biology》。

蛋白無法清除致病
阿茲海默症是認知障礙最常見的成因,病理特徵是澱粉樣蛋白β(Aβ)積聚形成老年斑塊、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及出現神經炎症,暫無藥物可以治愈此病。浸大中醫藥學院副院長及教學科研部教授李敏稱,正常人也有Aβ和Tau蛋白,只是患者的這些蛋白殘舊後無法被清除,「就好像垃圾房,本來用於清除垃圾,但在裡面清除不了,於是垃圾愈積愈多,形成毒性,產生老鼠、蟑螂,道理就是如此。」

(左起)李敏、浸大中醫藥學院教學科研部研究助理教授Iyaswamy Ashok博士,以及理學院化學系教授黃文成教授。
有潛力治療早期阿茲海默症
浸大研發的多功能化合物花青素探針F-SLOH,經過一組轉基因阿茲海默症小鼠的實驗,發現可通過激活轉錄因子EB(TFEB)和促進「自噬—溶酶體通路」功能,以清除Aβ和磷酸化Tau毒性,且或可抑制阿茲海默症的發病機制,所以具治療早期阿茲海默症的潛力。
改善記憶及認知能力
研究團隊亦設計試驗測試F-SLOH對實驗小鼠記憶力的影響,包括以水迷宮測試阿茲海默小鼠能否找回浮台,以及放置小鼠於曾發出輕微電擊的盒子,並測試牠們聽到電擊時聲音訊號的反應。試驗結果皆證明採用F-SLOH治療的小鼠有更佳的記憶力,治療可改善小鼠的記憶及認知能力。
可作診斷工具
F-SLOH有極佳的穿透血腦屏障能力、低生物毒性及實時顯示大腦中Aβ聚積的特性,適合生成螢光圖像作為診斷探針,於實驗中亦作為小鼠的診斷工具,相信也適合未來作為早期阿茲海默症診斷工具,有助及早控制疾病。
研究團隊下一步或會以不同轉基因老鼠實驗F-SLOH,證明其臨床療效;若成功,李敏認為F-SLOH至少可以成為一種早期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藥物,值得研發,「科研的路很艱難,希望可跟藥廠、醫藥界人士、政府等合作,以及得到社會各界重視,共同協力研發藥物治療阿茲海默症的病人。」

認知訓練有助延緩阿茲海默症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