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早出晚歸,壓力迫人,加上近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打工仔不是怕被炒魷,就是要跑業績追回疫情所失,瀕臨爆煲的情緒隨時演變成抑鬱症。有醫生提醒上班族,抑鬱症不僅讓心情走入深淵,更會使患者的執行能力下降,令人無法集中精神及記性變差,當遇到這類情況便應盡早求診,避免情況惡化。
張先生(化名)從事金融業,壓力大工時長,隨著疫情持續,他的生活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轉變。一年多的在家工作模式,使他完全隔絕了社交生活,每天不斷工作及留意著財經資訊,失去了一個作息的分界線。久而久之,他漸漸出現失眠、頭痛及肌肉繃緊等徵狀,甚至無法集中精神,判斷上出現誤差。他的家人有感其精神狀態不妥,鼓勵他去看醫生接受治療,最終診斷下發現他患上了抑鬱症。
工時長無休息 壓力爆煲
精神科專科錢佩雯醫生表示,適當壓力有助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如果工時太長,沒有時間休息及社交生活,長遠會情緒低落及煩燥不安,記憶及集中能力也會變差。此外,工作壓力大也會令身體出現症狀,她指部份人會出現胃口改變、腸胃不適、手震及心跳加速︰「當緊張及焦慮感覺加劇,有些人會尋求不同渠道宣洩,例如喝酒或其他不良生活習慣,如果無法自控,有可能造成酗酒等問題,後果不堪設想。」
對於打工仔而言,情緒病的最大影響莫過於損害工作能力。錢醫生稱,當情緒走向負面,大腦會充斥著各種憂慮,令人無法專注及集中,這些執行能力下降,出錯機會自然大增,患者因此無法走出犯錯與自責的惡性循環,進一步令病情走向極端,故此當負面情緒持續數星期,必須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抗抑鬱藥物 平衡腦物質
應對情緒病,錢醫生指可透過藥物及心理治療,配合調整生活習慣,多管齊下去改善病情。在非藥物層面方面,錢醫生認為首先要改善生活習慣,例如多做運動、戒煙酒,也可嘗試制作時間表,劃分工作及休息的界線,「避免有返工無放工」。她又鼓勵患者多與人傾訴,透過社交生活紓解情緒︰「放鬆不單是睡眠休息,人是群體動物,需要與人溝通及相處,若然能夠彼此扶持與鼓勵,總比孤軍作戰好。」
她說,現時有多種不同抗抑鬱藥物能夠平衡腦部傳遞物質,使其回復平衡,配合心理治療可有效改善情緒,紓緩壓力。至於如何選擇藥物,她指必須考慮每名患者的症狀、藥物副作用及個人需要,制訂適合他們的治療方案,例如新一代多機制抗抑鬱藥物能針對多重機制調節情緒,改善患者的認知能力、包括記憶力及集中力,有助患者盡早復原。
錢佩雯醫生提醒,治療抑鬱症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並按個人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如有問題,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