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豪至今造出近百件個人作品,更曾在逾20個展覽展出。(王詠瑤攝)

家豪將於日本展覽示範製作「薯蛋頭」盆栽。(王詠瑤攝)

家人樂見家豪因學習陶藝,變得更有自信和耐性。(王詠瑤攝)
智障人士經常被人看低,但其實只要有機會,他們也能發揮個人潛能。有患中度智障的人士,7年前起接觸陶藝後就非常熱衷,亦因此打開心扉,由沉默寡言的性格變得開朗及有自信心,更成為陶藝助理導師「師傅仔」,教授公眾人士製作陶瓷。
現年37歲的家豪,自出娘胎已有中度智障,其父親是一位商人,因圈子廣闊,經常帶家豪接觸其朋友或生意伙伴,但家豪一向不喜表露自己的情感,父母亦坦言,「好多時候都唔知佢諗緊咩、想要咩,仲以為佢係啞嘅」。
在特殊學校畢業後,家豪經社工轉介至聖雅各福群會工場工作,並於2011年起學習陶藝。其父親指,家豪從小在家中是「少爺仔」、生活沒有「手尾」,亦不認為他有藝術天份,故當初兒子學陶藝亦「不看好」。
事實卻相反,家豪對陶藝產生極大興趣,即使最初在製作時未能掌握泥漿的乾濕程度,又屢次失敗,但他勤奮練習,製作速度愈來愈快,至今造出近百件個人作品,更曾在逾20個展覽展出。
家豪深醉於陶藝,亦因此更喜愛與他人相處和合作,變得更有自信和耐性,在處理自己的東西,開始懂執拾和整理。該會復康服務項目主任(藝術)鄧嘉寶指,家豪成為「師傅仔」後,不單教導公眾人士陶藝技術,更能把「不怕辛苦、努力認真」的人生態度影響他人。他又願意展開自己的內心世界,製作出多款帶微笑的動物陶瓷作品,轉遞快樂;家豪亦將於7月29日到日本參與「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即場示範製作陶瓷及與當地陶藝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