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連升逾兩年、近20個月更月月創新高。差餉物業估價署昨公布最新私樓售價指數,截至6月,指數已連升27個月,而自2016年11月起,更是連續20個月「破頂」。6月份整體指數達389.4,按月升1.64%,按年升15.8%。各類別單位樓價全線上升,當中約752至1,075方呎的中型單位升幅最高,逾2.19%。有代理業界預期7月樓價,受政府「新房策」影響,升幅有機會收窄;有學者亦認同,數據未反映新房策的效果。
最受準備置業市民關注的「上車盤」,根據差估署數據,約431方呎或以下細單位,最便宜的屬新界區,單位平均售價達591萬元,樓價指數按月升4.26%,比年初升逾11.8%;香港區則最貴,平均達735萬元,按月升1.35%,比年初升7.28%;至於九龍區則升幅最高,平均樓價達634萬元,指數按月升4.33%,比年初更高12.6%。至於細單位的整體樓價指數,則按月升1.58%。
約431至752方呎的中小型單位,售價指數按月升1.59%,當中新界區售價升幅最高,逾4.17%;約752至1,075方呎的中型單位,指數按月升2.19%,升幅跑贏其他面積類別,當中九龍區單位售價升幅逾13.38%。而以上3類歸為「中小型單位」的整體指數,按月升1.63%。
過千呎的大型單位方面,整體指數按月升1.84%,約1,075至1,721方呎的單位,按月升2.03%,當中九龍區售價升幅達11.4%;1,722方呎或以上豪宅單位,按月升1.27%,其中亦以九龍區單位售價升幅最高,逾34.64%,新界區售價則反跌約20.6%,惟該類別物業於6月的全港成交宗數均不足20宗。
截至上周五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報187.76,按周升0.24%。中原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說:「娥六招係辣」,特別是針對發展商的空置稅,現時市場上不開新盤只推售貨尾。他透露7月份的一手成交只有1,100宗,按月跌近五成,而二手交投亦「打個七折」,證明新房策有效果,並預計8至9月份樓價會調整,甚至跌0.5%。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認為,差估署截至6月的數據,未反映特首林鄭月娥於7月1日前夕宣布,包括新居屋定價及調撥地皮作資助房屋興建等的多項房屋新政策效果。根據利嘉閣資料顯示,自新房策宣布後,全港50指標屋苑交投量明顯放緩,截至過去一周只有64宗,按周跌幅達42.9%,反映二手買家採觀望態度。
月中數據始能反映效果
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認為,政府數據雖較準確,但不及中原指數這類地產代理數據貼市,預計8月中至9月的數據才會反映出新房策的效果。他又指,新房策不同以往壓抑私樓需求,而是有將公私營市場分割的元素:居屋市價脫鈎及首置盤這「兩大招」就是新房策的基本,其中居屋定價以入息計算,未來5年居屋售價亦較私樓市場穩定,受惠市民的負擔較輕。
細單位租金升幅最高
至於最新整體租金指數為193.7,按月升1.2%。約431方呎或以下細單位租金指數按月升1.9%,幅度屬各類之冠,當中新界區升幅最高,達5%,平均租金逾13,400元;中型單位指數按月升0.3%,九龍區單位租金升約5.03%,平均租金介乎27,800至39,700元。陳海潮認為,由於新房策及外圍經濟影響的利淡因素,估計部分持觀望態度的準業主暫轉買為租,將推高租賃市場需求,加上正值租務旺季,預期7月分的租金升幅將保持強勢,料按月升達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