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奕釗攝)
目前本港約有54萬人有乙型肝炎病毒、2.2萬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嚴重者可致肝硬化及肝癌,但乙肝患者的診斷率及治療覆蓋率均僅約兩成,而丙肝患者亦只51%及12.4%。港府訂立《2020-2024年香港病毒性肝炎行動計劃》,包括為乙肝孕婦的嬰兒作血清測試,以及為高風險乙肝孕婦治療,並投放1.2億元購藥治療丙肝患者,冀大幅提高診斷及治療率。
港府昨公布為期4年的行動計劃,針對本港兩類慢性肝炎的防控工作。其中下年度起為由乙肝孕婦所生的嬰兒,在接種標準的三劑疫苗後,做血清測試,以找出5%至10%未能產生足夠抗體的嬰兒,並會為他們再次注射三劑疫苗,料每年檢驗不多於3,000名嬰兒。另外,為減低母嬰傳播病毒的風險,醫管局8月起已為所有於當局接受產檢或經轉介的乙肝孕婦作抽血篩查,並會向病毒載量高者於妊娠第三期前提供抗病毒藥物,涉約500萬元經費,料每年約800人受惠。
針對丙型肝炎患者,當局明日(10日)起向所有丙肝患者提供口服藥物治療,涉每年1.2億元費用,料每年1,700名患者受惠。醫管局東區醫院顧問醫生(內科)勞偉祥(圖右二)指,傳統藥物副作用大,並非所有患者均適合使用,故治療覆蓋率極低。而口服藥推出之初價格高昂,平均每個療程需40萬至50萬元,至近年愈趨普及、價格降低,相信本港的丙肝治療率將大幅提升。
另外,醫管局於今年首季已在威院及瑪麗醫院設立護士診所,以提升專科門診對兩類肝炎患者的承載量,年底將擴展至另外8間醫院,包括廣華醫院、聯合醫院等,未來亦會進一步設立更多護士診所。
港府目標是於2024年符合世衛標準的九成診斷率及八成治療率,並在10年內降低90%發病率及65%死亡率,冀達至「沒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