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是社會關注的議題。家福會早前進行了大型「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調查」,結果顯示,逾半受訪者認為香港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狀況「不理想」;近一成四受訪者認為「非常不理想」,較去年增近5個百分點。此外,近六成半認為社會關注青少年的精神健康,較去年有所增加。家福會建議學校加強心理教育,提供情緒支援。
家福會在去年10月至本年6月期間,訪問了4,835名中學生,男女受訪者分別佔56.5%及43.5%。調查顯示,影響青少年健康主要有三大因素,包括學業成績、家人期望和家庭關係,分別佔92.7%、90.8%和90.5%。
52.8%認為香港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狀況不理想,與去年的54.4%相若。整體受訪者中,有14.3%受訪者認為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非常不理想,較去年的9.7%多。
另外,65.7%青少年關注自己的精神健康,較去年微增;當中12.2%青少年表示非常關注自己的精神健康,與去年的7%相比,有明顯增長。此外,近三分二、即65.9%青少年認為香港社會關注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比去年增加4.5個百分點。社會資源方面,42%表示目前社會的資源不足以促進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其中約一成更認為資源非常不足。
家福會認為,從調查數據可見,青少年自身和社會對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關注度較去年稍升;惟家庭、學校及社區應加強合作,發展針對性措施,增加有關資源,促進青少年精神健康。
多鼓勵子女表達情感和參加社區活動
家福會服務總監(青少年服務)陳淑儀表示,普遍香港青少年的學業壓力較大,容易產生焦慮和沮喪等負面情緒,建議學校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增加精神健康活動,安排有益身心的課餘活動。
家庭方面,她建議家長嘗試鼓勵子女表達情感,引導他們尋找壓力的源頭、解決問題的方法。此外,家長亦可透過精神健康教育活動及講座,了解及學習應對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的技巧。最後,家長可鼓勵青少年透過參加社區活動,增強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身份認同,擴闊社交網絡,減少孤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