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8-06-19 06:00:00

{史思識} 中國歷史轉捩點:孫中山

分享:

孫中山,與現代中國的關係密切,與香港更可謂影響其一生深遠。一般香港人即使不太認識他,也會聽過他的事跡,甚至可以到中上環一帶,看看「孫中山史蹟徑」,了解一下孫中山當年在香港的足跡,皆因香港就是孕育他革命之地。

 

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認為,對於孫中山一生重要的地方,家鄉翠亨村自不待言,因為他在家鄉讀私塾時,在放學回家遇到一位老伯馮爽觀,馮老是太平天國老兵,不時在榕樹下向小朋友講述當年起義之事,時約11歲的孫中山很感興趣,不時向馮老討教,引起他對私塾以外知識的好奇心。

3年後,孫中山第一次走出外國,隨同母親到夏威夷,更在當地教會學校唸書,在當地的教育令他開竅,並接受西方良好的價值觀,如耶穌的救世、博愛、平等的理念,這些都是讓孫中山了解東西方教學相異之處,也令他萌生學習西方的動力。

不過,香港卻是對孫中山一生影響至鉅,他在無數的演講,甚至在1923年他向香港大學的師生演說,均一再提及他的革命思想和造就他的教育,都是來自香港。不論是他在夏威夷回國後,再到香港中央學院(皇仁書院前身)求學,立志成為醫生,讓他可以接觸不同階層,以便宣揚他改革中國的志向。

後來,他攻讀香港西醫書院(即香港大學醫學院前身),在學5年以第一名畢業外,更認識陳少白、尢烈、楊鶴齡,終日大談革命之事,後被滿清政府合稱4人為「四大寇」。四人甚至在香港策劃1895年的廣州革命,終因事敗,4人各自逃亡。

何漢權說,一個歷史人物一定有一個轉捩點,孫中山在世時確實跟著大時代走,而孫中山也不是一開始就存心推翻滿清,1894年春天他與好友陸皓東等人上書時任北洋大臣的李鴻章,提倡「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改革,即使綱領很好,但李鴻章當時面對與日本的戰事一觸即發,即後來的甲午戰爭,根本無餘力與接見孫中山。

孫中山見朝廷沒接納改革,於是組織興中會,標榜「驅除韃虜 恢復中華」,組織合眾政府,並在甲午戰爭後期在廣州起義,陸皓東因此捐軀,但未阻孫中山繼續推動革命的決心,令中國轉向他期盼的方向前進。

何漢權指出,不論東方或者西方,很多政治人物都較熟悉歷史,因為過去與現在都是一直對話,而且對話更可以啟發未來,不要以為以前的史實就與現時的生活無關,即使是50年,甚至100年後,孫中山同樣有值得談論的地方。

amFUN聖誕狂賞🎁狂送UNICO迷你遊戲機、主題公園門票、Panasonic鏡燈👉

amFUN聖誕狂賞 狂送UNICO迷你遊戲機、主題公園門票、Panasonic鏡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