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4-08-28 07:30:00

健康研究所|心血管病大多非「突發」 抗血小板藥助降血管堵塞風險

分享:

心臟病和中風似是突如其來,令人防不勝防,然而這些心血管疾病並非急病,而是源自「三高」——高膽固醇、高血壓和高血糖。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表示:「血壓過高會令血管內膜受損,血小板會積聚在受損位置進行修補,或因而形成血塊,令血管完全堵塞,釀成冠心病或中風。」而曾接受「通波仔」手術的患者,因金屬支架屬外來物,也有機會觸發身體的凝血機制,令血小板積聚在支架上,阻塞血管。因此,不論已接受手術與否,曾心臟病發或中風的患者同樣需服用抗血小板藥,以減低發病風險。

adblk6

高膽固醇會阻塞血管,原理是血管猶如洋蔥般,分別由內膜、中膜和外膜所組成,當膽固醇過多,便會積聚在內膜和中膜之間,形成斑塊,令血管收窄。林醫生解釋:「若患者同時有高血壓,便有機會損傷血管內膜,令斑塊破裂,這時血小板可能會啟動修補功能,形成血塊,令本來只有九成堵塞的血管,變成完全堵塞。」

 

「通波仔」僅為緩兵之計

另一方面,部分患者以為只要進行「通波仔」手術,血管堵塞問題便可迎而解。惟手術並非一勞永逸的方法,林醫生指出:「當發現一條血管堵塞時,其他身體部位例如下肢、腎,甚至腦血管,也有機會已出現病變,所以術後患者仍不可掉以輕心。」如沒有正視成因,這些病變有機會惡化,導致中風或下肢缺血等問題。

此外,患者接受「通波仔」手術後,金屬支架可能會觸發凝血機制,令血小板黏在支架上。林醫生表示:「所以患者在術後同樣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藥,以免形成血塊,堵塞血管。」有研究發現,冠心病患者在術後持續使用抗血小板藥,再次發病的機會率可減少30%。

 

緊急「通波仔」患者需雙重用藥最少1年

那麼患者在術後需用藥多久呢?林醫生稱,緊急接受「通波仔」手術的患者,血液會較為濃稠,不少人更會在術後首年內再次發病,所以一般建議患者在術後首年服用2種抗血小板藥,一年後始減藥至1種。至於進行非緊急「通波仔」手術的患者可考慮置入較輕巧的支架,從而縮短細胞覆蓋支架的時間,以減少服用2種抗血小板藥的時間,最短只需在用藥一個月後便可減至服用1種藥物。

adblk7

無論患者曾否接受手術,均需要持續服用抗血小板藥,但長期用藥或對患者帶來一定的經濟壓力。

 

副廠藥助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一般而言,由藥廠投入資源研發的是原廠藥,在專利權內只有該藥廠可生產和出售藥物。而在專利權結束後,藥物的藥方便會被公開,其他藥廠便能製造副廠藥。副廠藥與原廠藥的有效成分、使用劑量和次數相同,成效也大同小異,惟兩者價格可相差高達8至10倍。預防心血管病為長久戰,患者或會擔心長期用藥會造成經濟負擔,副廠藥可為患者提供多一個選擇。由於患者的病情不一,建議與醫生商討,根據個別需要制訂合適的治療方案。

adblk8

 

以上資訊由林逸賢醫生提供

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

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

amJetso送 Bodysonic先力牌窗口式冷氣機X靜音循環風扇X電動冷凍小風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