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早前公布了結核病取代COVID-19成全球頭號傳染病,而且在有預防、檢測及治療結核病工具下,在2023年仍然錄得820萬人新確診為結核病患者,造成大量死亡和患病。冬季即將來臨,除了流感外還需多加留意結核病,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譚子雋簡單講解結核病相關資訊。
Q:甚麼是結核病(肺癆)?是種嚴重疾病嗎?
結核病(肺癆)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傳染病,主要影響肺部,但也可以影響其他器官。這是一種嚴重的疾病,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死亡或其他併發症,如肺部損傷或全身播散性結核病。
Q:為甚麼結核病會跟HIV連上關係?
結核病與HIV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HIV感染者的免疫系統受到損害,使他們更容易感染結核病或潛伏性結核病再次活躍起來。根據研究,HIV陽性者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的風險比未感染者高30至50倍。此外,結核病也是HIV感染者最常見的機會性感染之一,並且是導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Q:結核病除了攻擊肺部外,還會攻擊身體甚麼器官?
幾乎所有器官都可以受累,但更常見的器官包括大腦、骨骼、胸膜和淋巴系統。
Q:結核病在香港普遍嗎?為甚麼香港及中國個案較西方多?
根據報告,中國及香港地區的結核病病例數量通常高於西方國家,這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人口密度高以及社會經濟狀況等。
Q:結核病會有甚麼病徵?
常見症狀包括:持續咳嗽(持續超過三周),咳痰或咯血,體重減輕,夜間盜汗,發燒和疲憊感。
Q:結核病透過甚麼方式傳播?
結核病主要通過空氣傳播。當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講話時,釋放出含有結核菌的微小飛沫,周圍的人吸入後可能會感染。
Q:患者在咳嗽或打噴嚏時所產生的帶菌微粒會黏附在家具或扶手當中,接觸到會受感染嗎?
患者在咳嗽或打噴嚏時所產生的帶菌微粒可以黏附在家具或扶手上,但這些微粒通常不會長時間存活。因此,接觸這些表面後感染的風險相對較低,但仍建議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勤洗手和清潔環境。
Q:結核病潛伏期多久?潛伏期會傳染他人嗎?發病率高嗎?
新染上的結核病潛伏期通常為幾周到幾個月。在潛伏期感染者不會出現症狀,也不具傳染性。然而,一旦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就會變得具傳染性。另一類的潛伏性結核病來自肺部的封閉感染,多年後可能會重新變為活躍狀態。
Q:甚麼人士屬高危群?如何識別高風險者?
高危群體包括:HIV陽性者、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統受損者(如接受化療的人)、生活在擁擠或衛生條件差的環境中的人和塵肺病患者。
Q:當出現病徵,醫生會為患者進行甚麼檢查?需要留院觀察嗎?
當出現結核病症狀時,醫生通常會進行胸部X光檢查和痰檢查以確診。根據情況,患者可能需要進行更深入的檢查(例如支氣管鏡檢查)。如果患者患有複雜性結核病,則可能需要在住院開始治療以便於持續評估。
Q:如何治療?如不理會會致命嗎?或者會有其他併發症嗎?
結核病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療,治療周期一般為6個月至9個月。如果不進行治療,活動性結核可能致命。此外,不及時治療還可能導致耐藥性結核等併發症。
Q:小朋友患者治療上有分別嗎?
對於小朋友患者,其治療方案可能會有所不同,需要特別注意藥物副作用及劑量調整。
Q:患者確診後需要隔離嗎?或是可乘坐飛機嗎?
如果患者新診斷出患有結核病,通常建議 一段隔離期以防止傳播。通常患者在開始 2 周的適當治療後會變得無感染性 。
Q:小朋友接種卡介苗後是否一勞永逸?疫苗效力可維持多久?
卡介苗(BCG)接種後並不能完全保證免疫持久。如果小朋友接種了卡介苗,他們仍然有可能感染結核,但通常能減少重症病例的風險。
Q:大人曾接種過卡介苗,如擔心受感染,可以再次接種嗎?
雖然這是一種不常見的做法,但有愈來愈多的證據支援成人再植入BCG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別是在增強針對結核病的免疫反應方面。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建立其在不同人群中的使用指南。
Q:接種卡介苗有甚麼反應或副作用?
接種卡介苗可能出現輕微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紅腫、疼痛或輕微發燒。大部分情況下這些反應是暫時性的,不需特別處理。
Q:有甚麼預防方法?
預防方法包括:定期體檢及篩查。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勤洗手和佩戴口罩。盡量避免與已知病例密切接觸及早接種卡介苗以降低重症病例風險。
Q:當接觸過患者後,是否所有地方都應該清潔?
在接觸過患者後,建議清潔所有公共區域和接觸頻繁的表面,以降低潛在感染風險。
Q:有甚麼建議給香港市民?
香港市民應提高對結核病的認識,加強預防措施,如定期健康檢查、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以及盡早就醫以確保健康安全。此外,要加強社區宣傳,提高大家對這一疾病的警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