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2-13 04:30:17
日報

中醫五音療法防治抑鬱症

分享:
中醫五音療法防治抑鬱症

中醫五音療法防治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種由生物、心理、社會環境、遺傳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精神類疾病。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抑鬱症的發病率逐年升高。抑鬱症病名未在中醫古籍中記載,根據其症狀可歸於中醫「鬱證」、「百合病」、「臟躁」等範疇。

中醫五音療法以五行學說為基礎,將五音、五行、五志、五臟聯繫對應。《靈樞.邪客》云:「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徵,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古時「藥」、「樂」、「療」三字同源,可見我國古代人民已經意識到音樂、藥物、治療三者之間緊密聯繫。

五音入五臟可「動五臟之氣血」,中醫五音療法利用音調之間的虛實補瀉、以情勝情、因勢利導3種方法防治情志疾病。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藏神;肝主疏泄,調暢情志。原發性抑鬱症的發病與心、肝關係密切。如角調《大地回春》、《萬物萌生》、《春之歌》、《鷓鴣飛》、《霓裳曲》、《春風得意》、《江南好》、《漢宮秋月》、《漁舟唱晚》等能疏肝解鬱、調達肝氣,徵調《步步高》、《喜洋洋》、《卡門序曲》等能舒暢經氣,養心安神。每日聆聽30分鐘,堅持2周以上,即可幫助緩解焦慮抑鬱的情緒,起到改善睡眠的效果。

adblk7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策劃了賽馬會杏林「心」間計劃,旨在用中醫藥改善情緒或失眠症狀,詳情請留意浸大中醫最新消息。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助理講師方皓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