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7-03-14 06:00:00

中醫腎虛與西醫腎功能概念的區別

分享:

腎病——西醫名詞,主要指慢性腎臟病。如果腎臟損傷超過3個月,就屬慢性腎臟病。包括功能和結構方面的損傷。 


腎虛——中醫名詞,中醫腎虛與西醫腎病兩者有相同之處,也有許多不同之處。中醫腎虛並非都是腎臟出了毛病。腎虛分成廣義腎虛和狹義腎虛,目前社會上常說的「腎虛」,多為狹義的腎虛,如遺精、陽瘺、早洩、不育和不孕等。廣義上的腎虛是指中醫證型,如具有腰膝痠軟、神疲健忘、耳鳴耳聾、頭暈乏力及小便頻多等屬中醫的腎虛證的範圍。


西醫腎病主要是指腎臟的結構或是功能上出現病理改變,如腎炎、腎衰等。西醫沒有腎虛一說,西醫所說的腎病與中醫腎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中醫腎虛不能等同於西醫腎病,如有腎虛不一定有蛋白尿、血尿或腎功能衰竭等。一些腎臟疾病如腎炎、腎衰等,臨床上可有腎虛表現;但不是所有的腎病都是腎虛,有的病人可表現為濕熱、濕濁等證候。


另外,中醫所說得腎虛、腎虧等不等同與西醫的腎功能差,西醫所指的腎功能差,主要是指腎小球濾過功能下降,通常血肌酐、尿酸氮升高,或腎小球濾過率、內生肌酐清除率等下降而言。

adblk5


根據中醫理論,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也就是說慢性腎衰如果表現為實證者,不能用補的辦法,而應該用瀉的辦法。(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作者為該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徐大基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