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西醫學認為是由於嘌呤代謝障礙和血清尿酸持續升高導致,而體內尿酸的累積取決於它的生成和排解速度,主要內外因素有二:進食過量高嘌呤的食物(如:海產、菇菌類、動物內臟等),促進尿酸生成;以及體內代謝低下,消化系統的分解功能和腎臟過濾功能減弱,令尿酸分解排解速度減慢,以致微晶體生成並沉澱於關節內,引發急性關節炎,亦則「痛風」。
在中醫的角度,痛風是由於自身痰熱內盛、氣血壅滯,兼夾外感寒邪致局部位置痰瘀交結而發。簡單而言,就是痛風人士嗜食難消化之物(蛋白質相對澱粉、脂肪較難消化),令脾胃受損、痰濕內生,郁積日久化熱,停積於體內氣血欠佳位置(足趾距離身體最遠,兼關節腔內血管較少,因此痰熱好積於關節內),假若剛好遇著氣溫下降,令血液循環減弱,體內痰熱停積就發為炎症。
對於痛風患者,預防和治療須同時兼顧:避免進食難消化食物、加強關節患處保溫、清化體內痰熱、甚至沉積關節腔內的微晶體。以下提供食療小方,患者可於日常飲用,有助排解晶體。
材療:土茯苓20克、澤瀉15克、赤芍10克、羌活12克、雞血藤20克。
功效:淡滲利濕、活血通絡。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陳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