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談室裡,每當張先生以較激動的語調與太太商討一些問題時,他的8歲女兒子柔便會放下手中的故事書,走到爸爸的身旁,好像要默默的支持他。
有沒有留意到女兒的舉動?「每次我和丈夫有任何爭吵,女兒便會走過來,坐在丈夫的身邊,如丈夫很生氣時,她便睜大雙眼看著我,要為丈夫抱不平似的。」張太說。「她只是幫理不幫親。」張先生淡淡的回應。
「但女兒也跟隨你的情緒,你不理睬我時,她也不跟我說話,你們是同黨,我是外邊人。」張太說。
不難想像一個家庭,各人有不同的意見及想法,但當父母之間有任何爭辯,不代表需要子女的參與或表態,否則孩子便很容易成為父母之間的矛盾。
在家庭的互動中,有些孩子是特別敏感家庭各成員的情緒反應,尤其是父母之間的相處。當孩子感覺到父母的關係緊張,他們便不由自主細心地觀察父母之間的對話、語調、眼神及行為,直至他們感到不妥當,便會介入父母之間的矛盾,有機會成為其中一方的同黨。
當父母之間有任何衝突,子柔便挺身而出保護爸爸。「其實爸爸不是媽媽想像中的沒有用,爸爸是很有能力的。如果我不幫爸爸,他會很可憐的。」女兒說。在子柔眼中,爸爸是家中的弱者,媽媽是主導者。故此為要讓父母關係得到平衡,孩子也不自覺補了一個位置,成為爸爸的支持者。
如果孩子常常要為父母的關係而操心,所有的精力及心神也用於這些矛盾當中,那還有心思精神,享受他們在成長中的樂趣呢?
要讓子女不擔心父母之間的關係是重要的。作為父母又可以如何做起?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