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講到一名少年因為患有腦動靜脈血管畸形而被當是「撞邪」,他需要的不是法師,而是接受全面的檢查和評估,原因是這類血管畸形每年出血的風險約為2%,若曾出血則風險會倍升至4%,因此必須要及早根據風險作適當處理,才可以減低顱內出血及中風等併發症的風險。
若懷疑病人的腦血管有問題,可以利用磁力共振找到血管畸形的範圍和位置、對附近組織的影響,並以腦血管鏡深入了解血管結構及量度血管畸形的體積。然後醫生就可以因應檢查結果,以及病人的表現、出血的風險、血管的結構及病人背景等等,再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有時可能會混合不同的治療同用,各取所長以獲得最理想的療效。
對於病情不嚴重、沒有出血或神經功能障礙的年長病人,可能適合保守治療,即藥物處理病徵,改變生活習慣。至於動靜脈血管畸形的介入處理主要有三個方法:
- 開顱切除:適合異常血管叢體積細小、靠近大腦表面而附近沒有重要功能中心,以及較年輕的病人,可以即時見效,安全性亦高。
- 血管堵塞手術:利用導管放入金屬線圈或用特製膠水堵塞異常的血管,惟成功根治機會只有約10%至20%,但仍可以有效減低併發症的風險,故常作輔助治療之用。
- 立體定位電療:適合手術風險高、病灶在大腦深處或靠近重要功能中心的病人身上,可減低即時介入處理的風險,但只適合體積較細小的血管畸形,並需要長時間才能完全堵塞,原因是治療不能使用過高的劑量,以免影響其他腦細胞,病人往往要兩、三年才能見到治療的真實效果。
說回因為暈倒而住院的少年,即使患有動靜脈血管畸形而出現無法控制的腦抽筋,令他有點鬱鬱寡歡,實則其性格樂觀,是病房中很受歡迎的好幫手,有年長病人想喝水,他會立即上前幫助斟水,有人想去廁所,他也會自動上前扶助。
檢查顯示,少年額腦內的血管畸形,體積不大,亦貼近表面,適合開刀切除。而手術後他康復良好,並繼續學業,後來更考入大學的主讀酒店及旅遊,逐步朝著環遊世界的夢想出發。
最後我寄語大家,很多腦科問題都有法可醫,結果也十分理想,延誤或諱疾忌醫反而可能令你錯失治療的機會。
作者為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霍錦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