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朋友最怕看醫生,不只是西醫,中醫也不想看。因為他深信,人有自我康復力,而且自己身體強健,所以只要有足夠的時間,他便可以康復。我這位朋友說的是對的,但非事實的全部,尤其是小孩子。我們用腹瀉做一個例子。
腹瀉是一個病徵,代表排便的次數增加,以及大便中水分比較多。可以是感染性(例如病毒、細菌)、食物不耐症、腸激症等,而最常見的是感染性的原因。先講講成人,如果只是簡單的腹瀉是可以,也鼓勵不用藥物去止屙。因為既然病毒繁殖到某一個數量,讓它自然排出(「屙清」)是不錯的選擇;而且因為成人的體積大,就算一天達十次的排便也多數不會令水分流失到脫水的地步。不過,這種「屙清」的做法,當成人出現以下的情況,也不適用:
˙大便帶血(提示是細菌性入侵)
˙排便次數超過一天十次或以上,並且沒有緩減的跡象(提示水分流失很多)
˙同時,出現嘔吐,並不能進食(提示水分不能夠通過食化道吸收)
如果成人出現以上的情況,便需要配合抗細菌藥物和靜脈補充水分和鹽分。那麼,對於小孩子又如何?
首先,如果孩子出現上述三個情況基本上都需要入院治療。同時「屙清」也不是每次都行得通,因為兒童的個子小,所以水分的流失可以非常影響循環系統,以及出現脫水的情況。同時,孩子未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不適,也未必能夠配合臨床的檢查。最後,孩子多數不會容易配合口服補充水分的做法。故此,除非家中有人可以真正照顧孩子,以及有信心監察孩子的狀況,否則還是要考慮在醫院照顧。在有需要時,要靠靜脈注射水分補充。
有時,成人的一套未必能夠百分百運用在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