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0-03-16 12:30:00

新型抗癌標靶藥展望

分享:

有賴醫學和科技發展,癌症的治療方法已由手術切除、電療、化療等傳統療法,發展至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等個人化療法。近年,多種針對特定基因的新型標靶藥物,成為癌症醫學界的其中一個焦點,有別於傳統抗癌藥物針對單一癌症,新藥能針對多種癌症,因此被冠上「廣譜抗癌藥」之名。

所謂「廣譜」,以往較常用於抗生素,意指能抵抗多種細菌的藥物,藥物的適用範圍比較廣泛。「廣譜抗癌藥」則形容這些新型標靶藥,並非針對某個器官或組織的腫瘤,而是靶向特定的生物標誌物或癌症基因,只要腫瘤上攜帶著該生物標誌物,不論是身體任何部位的實體腫瘤,都可以採用該標靶藥進行治療。

現時已有多種針對特定基因的新型標靶藥物,例如去年8月上市的「恩曲替尼」(Entrectinib),是首種可同時靶向NTRK和ROS1基因融合的標靶藥,能用於ROS1陽性並已轉移的非小細胞肺癌,以及帶有NTRK融合基因的晚期復發癌症,能治療乳腺癌、胰臟癌、膽管癌、結直腸癌等;同時有效穿過血腦屏障,治療已轉移到腦部的癌症。其副作用包括疲勞、味覺變化、便秘、體重增加等。不過,此藥仍未在香港註冊,醫生須向衛生署申請「指定患者藥物使用計劃」,病人才能用藥。

adblk6

至於2018年11月上市的「拉羅特雷替尼」(Larotectinib),於去年12月在港註冊,同樣被歸入「廣譜抗癌藥」類別。此藥並非針對單一腫瘤部位,只要實體腫瘤帶有NTRK融合基因突變便可使用。臨床研究顯示,藥物能抑制高達17種成人及兒童癌症,包括唾液腺癌、甲狀腺癌、腸癌、肺癌、膽管癌、闌尾癌、乳腺癌、胰臟腺癌等,有效率達75%。其副作用包括疲勞、噁心、頭暈、腹瀉等。

由於上述新藥現時並未納入安全網,即使病人於公立醫院接受治療,亦需自費使用,藥費不菲。隨著將來有更多廣譜抗癌藥面世和擴大適應症的範圍,相信能推動市場競爭,為衆多癌症病人提供可負擔的治療曙光。

作者為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蔡添成

蔡添成

蔡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