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1-07-13 04:30:00
日報

月經量愈來愈少?

分享:

不少女性反映月經周期基本正常,但經量明顯減少,2至3天即結束,整個周期經量少於30毫升甚至點滴即淨。除月經量少外,不少人還伴隨肥胖、暗瘡、黃褐斑、乳腺增生等情況。

引起月經量少的原因很多,常見於先天性子宮發育不良、多囊卵巢綜合症、卵巢早衰等疾病。女子以血為用,而血又為月經產生的物質基礎,血旺則月經量充足。而思慮過度、房勞多產、節食瘦身、手術損傷等皆可耗傷氣血,如果不及時治療,可發展為閉經,甚至不孕。

中醫認為,月經是臟腑、氣血、經絡協調作用於子宮的生理現象。因此,血虛、脾腎不足、氣滯血瘀是引起月經量少的重要原因。《黃帝內經》中提到「女子腎氣盛,月事以時下」。腎藏精,若稟賦不足,物質基礎少,則月經稀發,量少。可見腎氣充足,對月經有極為重要和直接的作用。

adblk6

另外,肝藏血,主疏泄,能調節一身之氣機。女性由於工作及家庭壓力,常引起心情不舒。或素來急躁易怒,因事而發,以致久鬱傷肝、氣滯血瘀。氣血運行受阻,則會經量少、血塊多。故其治療宜疏肝解鬱、活血化瘀,使氣行則血行,達到活血通經的效果。

臨床診治常用熟地、山茱萸益腎添精,滋養陰血;茯苓、山藥補中益氣健脾;柴胡、白芍養血柔肝;當歸、川芎活血化瘀。

平時飲食起居也要格外注意,首先,月經來潮時忌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注意保暖,經後可多食補氣血的食物,如豬腳薑燉蛋、五指毛桃煲雞湯等;其次,經期不要過度疲勞,注意休息,不要熬夜;第三,保持心情放鬆。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
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註冊中醫師王譽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