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氣又稱疝氣,是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相信大家對此並不感到陌生,甚至自己曾不幸患上。
較多人認識的腹股溝小腸氣是,當體內器官或脂肪穿過腹壁缺口,凸出腹腔外所形成。至於食道裂孔疝,則是指胃部經食道裂孔(位於橫膈膜的腹壁缺口)進入胸腔。
食道裂孔疝一般會令下食道括約肌和橫膈膜分開,從而減弱其功能,令胃液更容易倒流至食道,加劇胃酸倒流的症狀。嚴重的食道裂孔疝甚至會出現超過一半的胃部移至胸腔,在胸腔內扭曲、打結,令病人不斷嘔吐,甚至令胃部壞死。
與其他小腸氣的成因一樣, 任何令腹腔壓力上升的情況都有可能增加食道裂孔疝的風險,而肥胖就是最常見的主因。在香港,有一半成年人超重,而且有上升趨勢,胃酸倒流患者的人數亦明顯增加。
藥物雖然能夠減輕胃酸倒流症狀,但不能解決食道裂孔疝這些身體結構的問題。因此,醫生在平衡風險利弊後,一般會建議病情嚴重或非藥物能處理的患者,接受微創手術修補疝氣,並一併作抗反流手術。
微創手術一般會在腹腔開5個小孔,先將胃部放回腹腔原本的位置,然後再把腹壁缺口(食道裂孔)收緊, 最後用胃底摺疊術或磁石環完成抗反流手術。手術一般需時約兩小時,大部分病人在手術翌日便可出院。
如果病人不幸有嚴重食道裂孔疝併發症,如胃部扭曲壞死,就需要接受更複雜的手術,住院時間也較長。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建議病人如出現胃酸倒流症狀,就應及早求醫,對症下藥。
作者為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黃宇匡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