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室是腦內充滿腦脊液的一組腔隙組織。發生這位置的腦膜瘤,主要源自腦室系統的脈絡叢,臨床上並不常見,通常佔顱內腦膜瘤約1%至3%,以生長在兩邊側腦室的個案較多見。這類腦膜瘤會根據生長位置而產生不同的症狀,並大多由於腫瘤變大、引發腦壓上升而出現相關症狀,例如頭痛、嘔吐及失平衡等。
結構上,側腦室的空間比較大,所以腫瘤需要長到一定的體積才會產生症狀。有時腫瘤可能會直接擠壓腦室側或阻塞腦脊液循環的通道,形成腦積水,引致頭暈、頭痛、行路不穩、大小便失禁及記憶力逐漸衰退等情況。
對於腦室內的腦膜瘤,磁力共振和電腦掃描都可以看到其清晰的界線,一般呈橢圓形或不規則狀,當中超過一半腫瘤的內部會有鈣化現象。治療方面則以顯微鏡手術為主,位於側腦室的腦膜瘤通常採用頂枕入路的方式,直接進入側腦室的三角區切除腫瘤。
不過,長於第三腦室的腦膜瘤在處理上比較困難,醫生需要根據位置及影響範圍為病人度身訂造手術方案,而經半球縱裂-胼胝體-穹窿間入路是目前較為常用的手術方式,但這路徑不但深入腦內,而且十分狹窄,操作的醫生需要對相關區域的解剖學及手術相當熟悉才可,否則胼胝體切開太多有可能引起失連合綜合症。
雖然涉及腦室的手術有一定的難度,但醫生只要選擇恰當的方法,手術進行保持耐性和細心,通常也可以徹底切除腫瘤,大部分病人在術後都能良好復元。至於由腫瘤產生的腦積水,當腫瘤移除後情況便會改善甚至消失,毋須另以引流方法處理。
作者為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黃旭榮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黃旭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