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天是個異常認真、追求百分百完美的人,容易焦慮不安,經常拉肚子及感到腸胃不適,曾試過在陌生地方找不到廁所而鬧出笑話。原來,阿天患上「經常焦慮症」及「腸胃焦慮症」,且病情隨著其工作壓力愈來愈大而日漸惡化。
由於患病,阿天每天都遇上各種難題:他每天要提早兩小時出門,避免塞車;每到寧靜的環境(如會議室、禮拜堂等),旁人都會聽到他的肚子「咕咕」作響,令他好不尷尬;午飯時間,他怕吃油膩食物,總是獨自吃粥,慘變「孤獨精」,最終受同事排斥。
我們常有機會聽到「經常焦慮症」,但「腸胃焦慮症」則較少有聽聞。它其實是一種功能性疾病。若單看表徵,與一般腸胃疾病無太大分別,其症狀包括經常肚痛、大便頻密或過疏、大便稀爛或過硬、大便有黏液分泌物、有排便不清的感覺等。
一般而言,功能紊亂與情緒心態有密切關係,焦慮不安會影響身體各器官,而經常腸胃不適又會引發焦慮情緒,因此「經常焦慮症」和「腸胃焦慮症」就有如「雞和雞蛋」的老問題般,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不少個案須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如以「認知行為治療」,讓患者明白身心相互影響的關係,從而學懂分辨「真假肚痛」,最後讓他慢慢克服心理恐懼,減少逃避行為。最重要的是,他要學會客觀分析,糾正思想謬誤,戰勝令他感到焦慮的事物,如工作和生活壓力等。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