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筆者轉換了人生另一條跑道,離開公立醫院轉職私家醫生。工作環境的轉變,面對的病例亦截然不同,印象猶深的是有位被狗咬傷的嚴重創傷病人,眼部對下臉部一塊皮被咬落,眼睛露出,「都幾恐怖」。由於病人無法合上眼,筆者需要凌晨二、三時做緊急手術。
工作環境雖然改變,但筆者仍繼續擔任義務工作,為內地兔唇裂顎病童提供服務。這些病童不懂得笑、不敢與人溝通。病童的媽媽不敢帶孩子出街,嚴重影響孩子社交發展,孩子長大後不願與人交談,甚至戴住面罩出街,受影響的不只是生理健康。
然而,病童經過整形外科修補矯正後,病人的外形會有顯著改變。外國有外貌經過矯正的病人甚至可以擔任模特兒;也有病人顎骨經矯正後,發音清晰得可以當歌星。於我而言,擔任義工的過程除了病人得益,醫者亦從中重新領會行醫初心,為工作及生活的融和找到接合點。以往在繁忙及壓力大的環境中,我會講求工作與生活平衡,現在進一步將工作與生活融合。在工作中注入公益慈善,開拓自己的生活視野。
筆者最初只是參與臨床服務,每年利用私人時間到內地為兔唇裂顎兒童提供治療,漸漸涉獵行政工作。兩年前,更從鍾逸傑爵士手上接過「逸傑國際慈善基金會」主席一職,現時幾乎每晚都有行政工作要處理,如此看來筆者的退休計劃大概也要延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