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乏力症患者的臨床症狀,可因應病情的發展,可分為兩期。
開始時,患者主要投訴小便的時間長,要坐在廁所裡等上好一段時間才能排尿。患者出現的都是排尿症狀,反映逼尿肌功能正在下降,顯示患者正處於脹尿感覺下降,以及膀胱容量病態性增加的階段(詳見早前文章《50歲以後,25%女性患上》)。
逼尿肌功能下降症狀:
- 排尿費力
- 尿流慢
- 尿柱變細
- 排尿時間長
- 間斷性排尿,即排尿時斷斷續續
- 有尿不盡的感覺
- 需改變姿勢排尿,例如蹲著可能比較順暢
到後來,膀胱內的儲尿太多,以致出現溢滿的慢性尿瀦留症狀。
慢性尿瀦留症狀:
- 漏尿
- 夜尿
- 尿頻
有關排尿困難的斷症,女性不及男性容易。男性多是前列腺增生,診斷容易;但女性則無法單用症狀或抽血、驗尿來診斷,而需採用具侵入性的診斷方式。
首先,醫生會讓病人上洗手間,盡量排清小便,然後以超聲波或插尿喉方式,檢查膀胱殘留的小便分量。正常人是少於40毫升,但患有膀胱乏力症的女士,剩尿量可達數百毫升,甚至一公升!
剩尿量多,也不一定是膀胱乏力症。另一個病症──膀胱出口梗阻也可導致女士排尿困難,造成慢性尿瀦留。
因此,醫生往往需要進行第二項檢測──尿路動力學檢查。這是一項具有侵入性的檢查,醫生會把一條特別的喉管插入患者膀胱,直接檢查膀胱的收縮力,若發現逼尿肌的壓力很低,就可以斷定是膀胱乏力症了。
下周談此症的治療。
(膀胱乏力症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