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外國影星,我們感覺太熟悉,熟到慣了口只叫他們中文名。例如史泰龍,例如阿諾舒華辛力加,例如布斯韋利士。
1.對某一代人來說,史泰龍、阿諾與布斯韋利士,就是英雄的象徵。
2.前兩位讓我們知道,要成為英雄,必先有肌肉——不是老鼠仔那一種,而是全身每一吋肌膚都是賁張的肌肉,足以嚇驚敵人的肌肉,即使他們每每使用大殺傷力武器,但肌肉本身就是兵器。有肌肉還不足夠,因為英雄講求個性——史泰龍,沉默寡言洋溢悲情;阿諾,直頭木口木面生人勿近,直至後來才變成有表情的Family Man。
3.布斯韋利士不同。他沒有肌肉——或許也有肌肉,但從表面看,一定不是史泰龍和阿諾那種張揚,所以他不會像兩位般經常半裸,至少,都要笠件背心。
4.像《虎膽龍威》(Die Hard)的John McClane。NYPD,聖誕前夕,去到洛杉磯某商業大廈,箍煲,卻遇上一整隊衣冠楚楚窮兇極惡的恐怖分子,被迫展開一場困獸鬥……《虎膽龍威》的劇情大家都太熟了,而我,不知幸或不幸,是經由《專釣大鱷》才去認識《虎膽龍威》——《專釣大鱷》最後一場battle,就借用了《虎膽龍威》大橋,只是加入了由臭口全扮演的裸體蒙面戰士;當John McClane置身槍林彈雨都要千辛萬苦搵對鞋著,臭口全就奮不顧身搵個垃圾桶遮住自己個樣。《專釣大鱷》這次「借用」效果相當OK,有關方面可能見效果如此OK,好幾年後《鼠膽龍威》借用多一次,相當不客氣,多謝都冇聲。
5.但不論《專釣大鱷》抑或《鼠膽龍威》,都只能copy別人的故事主橋,卻不能同時創造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人物。
6.John McClane,讓布斯韋利士成為銀幕英雄,卻明顯有別於史泰龍和阿諾那種肌肉英雄——他要著衫,更需要著鞋(只是一直找不到啱size的);他沒有很好的身手(史泰龍和阿諾都沒有,只是一身肌肉形成了好身手的錯覺),卻有頭腦,《虎膽龍威》系列一直強調他每每在敵眾我寡情況下,懂得用腦,直到第五集,才因要顧及當代電影過急的節奏和太誇張的場面,變得冇腦而又亂來)。
7.更重要的是家庭觀念。史泰龍式阿諾式的英雄,總是獨來獨往,布斯韋利士的John McClane,卻有老婆仔女,他的英雄行為,建基於他要救身陷險境的家人,但他又擺到明不是那種對眼永恆水汪汪欲語還休的韓劇男主角,而是一名老粗,會爆粗,會暴躁,但無論點,他依然是顧家好男人。第三集刻意抹除家庭線變成buddy film,即使戲依然好睇,但同時喪失了構成這人物最core的一點。
8.電影世界裡的John McClane破盡大案,但終其一生都只是NYPD,要行咇,不像現實中的布斯韋利士,大紅,但一個最紅的影星,未必一定是好演員,認真看,他每一齣戲都總會:A.皺起堂眉、B.戚起對眼、C.個口就微張,單是這個A+B+C組成的表情,便足以應付大量(背景個性明明不同的)角色,但影星,就是形象先行,觀眾入場就是為了睇這個人(而未必是他怎樣將自己變成另一個人)。
9.銀幕上的布斯韋利士曾好寸嘴,但原來他曾經有頗嚴重的口吃問題,直至high school時偶然加入drama club,唸對白的關係,改善了口吃,改變了他一生。
10.如今卻因為患了失語症,被迫息影。這才是最無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