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9-01-11 06:00:00

日日是好日 樹木希林遺作 用茶道拍成長

分享:

看《日日是好日》,你不得不服日本人。讀過一篇報道,說日本一線女明星到中國拍戲,片酬是倍計,但你不會見到日本女星都湧到中國淘金去。相反,日本人拍戲不只向錢看,像《日日是好日》這種文藝小品,宣傳日本傳統茶道,電影不重劇情性,甚至幾乎沒有甚麼商業元素,但坊間反應很好,一樣有捧場客。

《日日是好日》改編自茶道教授森下典子《日日是好日─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一書。由一線女星黑木華主演,另一宣傳重點,乃它是樹木希林的遺作。前者由20歲的天真少女,被家長叫去學茶開始,拍到她學茶二十多年,師父(樹木希林飾)說她已是師傅級功力,可以授徒。她的演出穩定淡定,而樹木希木是一貫的好,她唸對白總不是一句句起落有致,反而常像喃喃自語,這樣的演出真實、充滿質感,很生活化,像你真實認識的,有血有肉的人。


「日日是好日」是禪語,意指不論如何,都以感恩之心過活,是一種心境、一種心態上的改變。禪的境界不是一天達到,影片由如生活,緩緩地,由典子(黑木華)二十歲,半不情願地來到跟武田(樹木希林)學習,舉手投足,倒水、甚至走路都被師父批評,做得不對開始,隨着年日,漸漸進步,也欣賞到師父一齣動作如行雲流水,也因為這樣學懂了面對困難的生活態度。主角典子,自然就是上述著作的作者茶道教授森下典子。

 

adblk6

細緻拍攝茶道動作
當初武田叫典子學茶時,不要去思考,只跟著她做動作。這種背誦式、不求甚解式的學習法,在現代證明了是最快的學習方法。漸漸隨着典子進步,當初陪她同來學茶的朋友已他去,然後又有新人來學習,人如流水,典子也一邊長大,一邊學習怎樣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她本來打算大學畢業入出版社工作,但考不上,變成了自由工作者。茶室總貼著禪語、達摩畫像,茶跟禪伴她成長。這其實是一齣成長電影,但導演大森立嗣甚至不正面寫典子的愛情線。

看《日日是好日》禁不住想,這麼一齣影片,要在香港/中國開拍,一定被改編成功夫片。師父叫徒兒「先形後心」、「負重若輕」,聽來就充滿了拳理。拍茶道這麼慢,那有商業性。但禪本來就講求慢、定,即使要拍,它也會拍成太極,更重要的是電影的靈感起緣來自森下典子的著作。結果影片中也不怕沉悶、趕客,相當詳細的由典子初來,由武田逐步介紹茶道的所有繁複程序:抹茶具的布叫帛紗,摺法也很講究;茶碗要朝向對方,往茶碗倒水,動作要流暢,盡量發出少點(倒水)聲音;茶筅是打抹茶粉的那個掃子,茶杓是舀抹茶用。進房時要先踏左腳,一塊榻榻米必須走六步……規矩如此之多,年輕人聽到都會煩厭吧。導演也不心急,就透過劇情,一步步的用角色跟你講解。

其實廿一世紀像這樣的禮節已幾乎解體,全世界最堅持把它們守住的民族,相信就是日本。傳統中國/日本人之所以將禮儀儀式化,要後人嚴守,有其精神上的傳承。其實近年這種儀式化,反而吸收了一些在自由西方長大的西人,往東方學藝,老外學武,特別注重磕頭、斟茶、穿唐裝,叫師父師兄等傳統。

電影以二十四節氣來標示時間變化,轉眼春來秋去,轉眼又一年。戲中最令人難忘的一段對白,是典子說「立春」剛好是全年最冷的日子,是古人用作提醒自己,最難過的日子快過了,熬過去,春天就到。電影就是以這樣最微妙的方式來表達訊息。這樣的一齣影片,也許只有日本人拍得出來,該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