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許鞍華一席話
2023年入圍角逐台灣「第60屆金馬獎」、由許鞍華執導最佳紀錄片的《詩》(最終中國獨立導演王兵憑作品《青春(春)》得獎),剛於今日(2月14日)在Now TV的自選服務「Now True」獨家上架,為了讓更多觀眾知道這件事,電視台特意邀請「Ann導」拍攝訪談節目。我有幸擔任主持,專訪已於上周五(2月7日)完成錄影,稍後會在Now TV的官方YouTube頻道推出。我們談了大約50分鐘,惟影片長度有限,部分跟紀錄片創作和攝製關係較遠,卻又相當有趣的內容,或者無法足本呈獻,所以決定在今期專欄以文字記錄下來。
第一部份要紀錄的,是許鞍華在廣播道打拼的歲月。在英國倫敦電影學院(London Film School,簡稱LFS)進修的Ann導返回香港後,最初加入胡金銓辦公室,原本是等他開戲,擔任其副導演,然而一直只聞樓梯響,期間Ann導負責文書處理和接待工作,結果兩個月後跳槽到無綫電視,一切緣於許父認識時任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總經理余經緯。經余氏引薦下,許鞍華跟當時大台的領軍人物周梁淑怡見面,此後她獲安排編導一職,在辦公室坐了兩星期後終於有工開,首個負責的節目是《奇趣錄》,主持人為盧遠,時為1975年6月。
往後的日子可以用四個字概括:廢寢「狂」餐:「我入咗TVB做嘢,喺六個月內肥咗十幾磅㗎!」那時候做電視是新興行業,有很多傳說,Ann導笑指彼時外界對「入無綫打工」有很多說法:「嗰陣時七幾年,佢哋話如果你入去(打工),唔係死咗,即係病,就係會好肥啊,因為唔知點解會愈做愈壯,因為嗰陣時係冇得瞓㗎基本上,即係瞓得好少,同埋成日食囉,成日喺canteen度,一攰就走去食,後生嗰陣時係可以唔停咁食㗎嘛,咁咪食到個肚都肥晒囉……我嗰陣時大概28歲、29歲咁啦,我突然間喺六個月之後(內)暴肥啦,加埋成個(她用手指着頭部,意思是面部肌肉)鬆咗啊,啲頭髮好油啊,啲人就話我成日唔洗面。」
返工返到咁嘅樣,難怪剛從美國回港(1975年他被派往當地進修電影製作)的同事譚家明見狀也嚇一嚇,「譚家明讀完書返嚟,一見到我就呆咗,即係覺得:『嘩,乜你變咗咁嘅樣啊?!』」有趣的是,Ann導聽到對方這樣說竟然冇嬲,反而沾沾自喜,「因為我覺得老就遲早㗎啦,咁如果你係為咗一件事心甘情願老咗,咪老咗囉,我係咁諗喎,即係好識得自我安慰囉。咁我係『I feel good about it』,我唔會覺得即係:『哎呀,死喇,老咗!』」
回望這段半世紀之前的歷史,我問Ann導,那個年頭在無綫為創作為製作而「搏晒老命」的經歷,對於今時今日的自己有多大影響,她以肯定的語氣說:「最大啊!因為佢哋逼我哋日日去拍嘢囉,然後一個節目每個禮拜要出街,出完街之後嗰日返番(公司)嚟呢,嗰啲reception(同事)就話:『好睇喎,尋晚啲《奇趣錄》!』即係觀眾有反應。拍戲最忌諱就係,你唔知觀眾點睇,我哋係即拍即播,然後即聽反應,嗰啲反應好唔好,都係好熱烈㗎。到我哋之後拍drama啦,我哋幾個導演係成日都會互相睇大家嘅作品,你嗰啲實戰紀錄,同埋你嗰個經驗,對你以後係主(重)要㗎囉,你唔會閂埋度門嚟創作自己嘅嘢。即係你覺得係自己嘅嘢(創作),但你係要同人哋communicate㗎囉。」
時光荏苒,由《奇趣錄》去到《詩》,50年光陰轉瞬即逝,身為導演,要堅持長時間創作確實知易行難,敢問Ann導如何保持熱情不滅?她說了一個有血有肉的答案,我一邊聽一邊忍不住眼濕濕(鏡頭當然不會拍到):「我階段性都有油枯燈盡(油盡燈枯)嘅感覺。(真係有嘅?)梗係有啦!(最嚴重嘅時候係幾時?)拍戲拍咗十年左右啦,1975年做電視做咗四年,就好好啦,OK啦,咁跟住去拍戲,拍完《傾城之戀》(1984)之後就,即係嗰個靈感就⋯成日諗嘢好慢啊,冇反應啊,做research睇唔到嘢啊,我仲以為係,即係個別嘅嘢,係一個病態,其實係正常㗎。如果一個人用你嘅精神,或者你嘅創作嘅感覺同埋熱誠呢,你係唔可以last咁耐嘅,你應該去休息囉,或者做第二行囉,但我唔知囉,咪死頂,即係覺得好辛苦,又冇興趣,但係逼自己做,捱咗一輪又好返咁囉⋯『你好返你個創作先好返』㗎嘛,唔係『因為創作好返你就好返』啊嘛,所以我覺得啲嘢其實係自我調節囉,但係嗰陣時調節就好彩,跟住拍返套《女人四十》(1995)。」
Ann導承認這種身心枯竭的情況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無可避免,最重要是及時回歸生活,讓自己做別的事情。「呢啲咁嘅crisis係幾乎每十年一次㗎,我都過咗咁多年,我就明白囉。即係有時如果冇啊,(你)唔想做,就唔好逼自己囉。(去放假?)未必係放假,最好係應該走去做第二啲嘢,嗰陣時我走咗去教書,咁又好返啲,因為你又可以接觸返社會,如果唔係你成日對住班拍戲嘅人,成日諗住拍戲,成日將啲嘢諗住咩題材,你都唔係生活,到咁上下你啲生活經驗嗰啲嘢冇咗㗎喇嘛,你已經用晒喇,你童年、少年、初初就業⋯你用晒喇,咁跟住你做咩呢?根本冇題材你係熟悉㗎囉。」上述兩段,是我想紀錄的第二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