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往大會堂聽「自由頌」(慶祝柏林圍牆倒下30周年音樂會)。據知籌備兩年。兩年前講紀念,有點陽春白雪;估不到兩年後,竟然身同感受。筆者本來訂了票,因應時勢夜場變日場,再變免費──自由果然「無價」,或者隱喻,先要犧牲奉獻。
指揮林屴汧致辭感恩經歷重重波折終能舉行。有幾波折?想像一下八次彩排,湊齊住在各區的樂手已經不容易,其中合唱團的學生成員,皇仁(男聲)和德望(女聲)未能參與,殊為可惜,應該也怪德望家長教師會主席關警員在西灣河開槍吧,學校停課,怎練?累街坊。
音樂會以絃樂打頭陣,漸次加入管樂和歌聲,推向高潮,暗合陶淵明所說:「絲不如竹,竹不如肉。」(見《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他的邏輯是,絃樂(絲)彈奏,管樂(竹)靠口吹,多了人的靈氣在內,而歌聲(肉)直接由人唱,更可貴。陶淵明懂不懂音樂?但肯定心繫人道主義(Humanism)。
重頭樂章在耳熟能詳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歌詞即德國詩人席勒名作《快樂頌》(An die Freude),其意甚明,快樂源於自由,不自由不會快樂的。
急管繁絃,曲終人散,主持祝聽眾平安回家,今時今日並非隨口說說。離場才剛天黑,頗埋怨它太早完,明明十點才港鐵停駛,轉頭忽變八點停駛,亂世難料,也預料之中。